缂丝


拼音kè sī
注音ㄎㄜˋ ㄙ

繁体緙絲
词性名词

缂丝

词语解释

缂丝[ kè sī ]

⒈  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,以细蚕丝为经,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,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。也作“刻丝”,最早产生在我国宋代。

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我国特有的丝织手工艺。又称刻丝。织造时,以细蚕丝为经,先架好经线,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,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,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,在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,故纬丝不贯穿全幅,而经丝则纵贯织品。织成后,当空照视,其花纹图案,有如刻镂而成。始于 宋 代,主要产地为 苏州。参阅 宋 庄季裕 《鸡肋编》卷上。

国语辞典

缂丝[ kè sī ]

⒈  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。以彩色丝线交错织成。质地坚韧,色泽鲜艳,花纹图案有如雕刻。多织成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等图案。也作「刻丝」。

分字解释


※ 缂丝意思解释、拼音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造句查询由读字典网汉语词典提供。

造句


1.商鼎周彝、和璧隋珠、战国错金玉带钩;秦俑汉陶、晋帖唐画、宋瓷缂丝漆器秀;竹木牙角、花梨紫檀,包罗万象在手中。

2.这龙袍用的是江宁织金妆彩,苏州的缂丝,刺绣,其名贵程度由此可见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