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

词语解释
战国[ zhàn guó ]
⒈ 公元前403—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。
英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;
引证解释
⒈ 时代名。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 韩、魏、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,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(公元前221年)止。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(前475年)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(前221年)为 战国 时代。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,故称。
引汉 刘向 《<战国策>书录》:“晚世益甚,万乘之国七,千乘之国五,敌侔争权,盖为 战国。”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:“战国 以前,君臣同书; 秦 汉 立仪,始有表奏。”
⒉ 谓统治一方、互相交战的国家。
引《管子·霸言》:“战国众,后与可以霸;战国少,先举可以王。”
《北史·崔鸿传》:“自 晋 永寧 以后,虽所在称兵,竞自尊树,而能建邦命氏,成为战国者,十有六家。”
宋 苏轼 《石鼻城》诗:“平时战国今无在,陌上征夫自不闲。”
国语辞典
战国[ zhàn guó ]
⒈ (西元前403~前221)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,至秦始皇统一止,因《战国策》一书而得名。此一时期,因周室衰微,列国互相交战争雄,最后由秦并灭六国,统一天下,结束纷扰的局面。
⒉ 参与战争的国家。
引《管子·霸言》:「战国众,后举可以霸。战国少,先举可以王。」
分字解释
※ 战国意思解释、拼音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造句查询由读字典网汉语词典提供。
造句
1.春秋战国时代,社会急剧变化,许多问题亟待解决,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,如儒、法、道、墨等,他们著书讲学,互相论战,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,后世称为百家争鸣。
2.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,如《庄子》中有“越人熏之以艾”,《孟子》中也有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”的记载。
3.战国时已有“监市”防火缉盗,这监市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城管的雏形。
4.除草很早受到重视,但到战国时代因农具改良而效率提高,并且把中耕除草的勤做多次和做得细致周到,提到很重要的地位,此外,还强调不违农时和因地制宜,也注意到选用良种和防治虫害。
5.认识诸子百家的产生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,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演进在思想领域中的必然反映。
6.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,都说述而不作,实在是自我作古。
7.丛台酒是中国优质名酒之一,具有3000多年的酒文化历史,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
8.商鼎周彝、和璧隋珠、战国错金玉带钩;秦俑汉陶、晋帖唐画、宋瓷缂丝漆器秀;竹木牙角、花梨紫檀,包罗万象在手中。
9.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,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、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,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。
10.战国七雄鼎足而立,各国皆有吞并海内、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、纳八方之野心,一时间,华夏大地,风云变幻,狼烟四起,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,哀鸿遍野。
相关词语
- zhàn shì战士
- guó yǒu国有
- yì zhàn义战
- zhàn lüè wù zī战略物资
-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
- guó mín国民
- yíng zhàn迎战
- guó huì shān国会山
- zhàn xiàn战线
- guó dū国都
- zhàn jiàn战舰
- huáng hǎi hǎi zhàn黄海海战
- guó yōu国忧
- wáng guó王国
- duì zhàn对战
- hùn zhàn混战
-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华民国
- fù guó负国
- guó cè国策
- guó yǔ国语
- zhàn shù战术
- zhàn jī战机
- chì tǔ guó赤土国
-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战去战
- sān guó yǎn yì三国演义
- mín guó民国
- guó mín xìng国民性
-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战百胜
- tiān fāng guó天方国
- guó měi国美
- chū guó出国
-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