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信的成语

有关信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信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。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开合,絮絮聒聒。”
音信杳无没有一点消息。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
卬首信眉信,通“伸”。昂首伸眉。形容意气昂扬,不随波逐流。《汉书 司马迁传》:“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,在阘茸之中,乃欲卬首信眉,论列是非,不亦轻朝廷,羞当世之士邪!”
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语出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鸣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信及豚鱼及:达到;豚:小猪。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
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。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尾生之信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
言而无信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。”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
将信将疑将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怀疑。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。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其存其没,家莫闻之;人或有言,将信将疑。”
偏听偏信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就以为真;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;方法不妥当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通风报信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。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20回:“那掌柜的说他恶毒,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,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。”
信手拈来随手拿来。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;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;不必费心寻找。信手:随手;拈:用指头夹取东西。宋 苏轼《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前身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来俱天成。”
小忠小信小表忠心,小讲信用。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24回:“在献公前,小忠小信,贡媚取怜。”
善男信女原指皈依佛教的人。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。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》:“释道寺院,有客堂,有主客师,使四方游人,善男信女,咸可小憩,有来礼佛者,有来布施者,从不拒客之礼。”
信外轻毛佛教语。信心动摇不定,像鸿毛轻飘浮动。《观经玄义分》:“况我信外轻毛,敢知旨趣。”
通风讨信犹言通风报信。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京邸叙亲》:“宫城中不比民家,虽皇后贵妃,难与父母往来,况宫女禁闭在内,谁能通风讨信。”
信而好古信:相信;好:爱好。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
韩信将兵韩信:刘邦的将军;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
信言不美信:真实。美:美妙,漂亮。真实的话未经加工,所以不美妙动听。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
信誓旦旦誓言说的诚恳可信。信誓:表示真诚的誓言;旦旦:明白确实的样子。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宴,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”
果刑信赏谓赏罚严明。
信口雌黄古时写字用黄纸;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。比喻不顾事实;随口乱说。雌黄:鸡冠石;黄赤色。南北朝 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雌黄出其唇吻,朱紫由其月旦。”李善注引晋 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孝悌忠信孝顺父母,敬爱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。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。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统制显灵救驾》:“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半信半疑信:相信;疑:怀疑。有些相信;又有点怀疑。对真假不能肯定。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6卷:“若他们听过了,半信半疑,若存若亡,安得不惰?”
笃信好学笃信:忠实地信仰。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’”
信口开喝见“信口开合”。元·张养浩《新水令·辞官》:“非是俺全身远害,免教人信口开喝。”
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轻诺寡信轻:轻易;轻率;诺:许诺、应允;寡:少。轻易答应人家求的;一定很少守信用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夫轻诺者必寡信,多易者必多难,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。”
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大王犹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于人?”
胡为乱信为:做,干。胡乱地做事,盲目地迷信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7回:“向后来,再不可胡为乱信,望你把三教归一。”
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。形容有崇高的威望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。”
杳无音信杳:不见踪影;没有迹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形容信息断绝;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。宋 黄孝迈《咏水仙》词:“警鸿去后,轻抛素袜,杳无音信。”
自信不疑相信自己,绝不怀疑。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为政之日,自信而不疑。”
信口开呵见“信口开合”。元·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你待要着死撞活,将功折过,你休那里信口开呵。”
花信年华花信:开花时期,花期。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。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。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而且正当花信年华,就如秋月将满,春花方盛,令人一见便觉不可错过。”
不令而信令:命令;信:信服。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。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不约而亲,不令而信。”
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。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。”
言必信,行必果信:守信用;果:果断,坚决。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办到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,固执然小人哉!”
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。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五章:“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,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,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。”
信赏必罚有功劳的一定奖赏,有罪过的一定惩罚。形容赏罚严明。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》:“信赏必罚,其足以战。”
言信行果见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梁启超《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·发端及其略传》:“正直谨严,言信行果。”
偏信则暗偏信: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暗:糊涂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,就不能明辨是非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言而不信见“言而无信”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施而不仁,言而不信,怒而不威,是以外貌为之者也。”
大信不约信:诚实;约:盟约,条约。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大道你器,大信不约。”
言行信果见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。郭沫若《沁园春·祝中日恢复邦交》词:“从今后,望言行信果,和睦万邦。”
威信扫地威信:威望和信誉。威望、信誉全部丧失。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。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而且就是他,使得法纪荡然,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,他到底有什么收获?”
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直:公正,正直。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,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石秀自肚里暗忖道:‘莫信直中直,须防人不仁。’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,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。”
背信弃义背:违背。信:信用;弃:丢弃;义:道义。不讲信用。不讲道义也作“弃信忘义”。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讲信修睦人与人之间,国与国之间,讲究信用,谋求和睦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才能正确认识事物;只相信单方面的话,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 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颜渊》:“曰:‘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
硁硁之信硁硁: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。固执的信念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6回:“主公犹执硁硁之信,隐忍不言。”
宁可信其有宁:宁愿。宁愿相信它有。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楔子:“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,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,孩子去意已决。”
美言不信信:信实,真实。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
寡信轻诺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,一定很少守信用。《老子》六十三章:“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”
信嘴胡说信:由。由着嘴胡说八道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别是宝玉有嘴无心,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,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。”
旦旦信誓旦旦:诚实的样子;信誓:诚挚可信的誓言。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。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“将旦旦信誓,有时而爽,駉駉之牧,不能复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