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性的成语

有关性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性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性急口快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这话也说得是,那么着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
酒能乱性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,就会淫乱。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16回:“酒能乱性,色是败真。财乃致命,气动杀身。”
性命攸关攸:所。形容事关重大,非常紧要刘斯奋《白门柳·鸡鸣风雨》第八章:“我怎么忘记了沈昆铜,忘记了城外的抗清义师,忘记了我正在做着性命攸关的勾当!”
灭绝人性灭绝:完全失去;人性:人的性情。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。形容极端残忍;像野兽一样。傅抱石《郑板桥文集前言》:“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,买通赃官,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。”
快人快性谓为人爽直痛快,不忸怩作态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8回:“何小姐自来快人快性,伸手就先接过去。”
全无人性指丝毫没有人性。
本性难移移:改变。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;难以改变。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
性命交关交关:相关。形容关系重大,非常紧要。清 夏纶《杏花村 监闹》:“此事是你我性命交关的事。”
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。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上》:“晏闻:汩常移质,习俗移性。”
直性狭中直性:性格直爽;狭中:心中狭隘。直性子,小心眼,搁不住事。指没有宽容人的度量。晋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吾直性狭中,多所不堪。”
兰心蕙性比喻人品高尚,举止文雅。宋 柳永《玉女摇仙佩 佳人》词:“愿奶奶,兰心蕙性,枕前言下,表余深意。”
遗形忘性见“遗形藏志”。前蜀·杜光庭逸句:“返朴还淳皆至理,遗形忘性尽真铨。”
山河易改,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,很难改变。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
毁形灭性损坏形体,消灭本性。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九折:“通天大圣,你本是毁形灭性的,老僧救了你,今次休起凡心。”
修心养性修心:使心灵纯洁;养性:使本性不受损害。通过自我反省体察,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。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二折:“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,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,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,怎生瞒过了子瞻,赚上了牡丹,却教谁人来替?”
佛性禅心谓佛教徒一意修行、清静寂定之心性。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,自不觉都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,拴不定心猿意马。”
习与性成性:性格。长期习惯于怎样,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。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。《尚书 太甲上》:“兹乃不义,习与性成。”
明心见性①佛教语。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,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(即佛性)。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:“却说三藏坐在林中,明心见性,讽念那《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,忽听得嘤嘤的叫声‘救人’。”
性命关天犹言性命交关。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一幕:“出了差错,性命关天。王姑娘,叩头接旨吧。”
姜桂之性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。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。《宋史·晏敦复传》:“况吾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。”
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姜:生姜;桂:肉桂;性:性质。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。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。《宋史·晏敦复传》:“况吾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,请勿言。”
见性成佛性:本性。佛教禅宗认为只要“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”,就可以成佛。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五:“久参泐潭,潭因问:‘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子作么生会?’师曰:‘某甲不会。’”
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,勇敢热情的男子汉。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,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。”
嗜杀成性嗜:爱好。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’”
苟全性命苟:苟且,姑且。苟且保全性命。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”
兰情蕙性兰:兰草;蕙:蕙草;性:比喻美质。比喻女子的人品贤淑娴雅。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会试》:“你兰情蕙性,休害得愁眉蹙捉。”
水性杨花像流水那样易变;像杨花那样轻飘。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;作风轻浮。明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:“你休得假惺惺,杨花水性无凭准。”
云心水性指女子作风轻浮,爱情不专一。明·叶宪祖《鸾鎞记·喜谐》:“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,怎供出梦蝶寻花。”
恶性循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,循环不已,越来越坏。《新华文摘》1981年11期:“戚祖胜无力还债,只好再去骗,拆东墙补西墙,骗的更大,债主更多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”
灵心慧性聪慧的天资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,一团灵心慧性,那怕丈夫千金买笑,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。”
江山易改,秉性难移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。即言人性难以改变。《元曲选·无名氏〈谢金吾〉三》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;本姓(性)难移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“常言道得好;江山易改;禀性难移”。《鲁迅书信集·九0六·致赵家璧》:“但‘江山好改;本性难移’;无论怎么小心;总不免发一点‘不妥’的议论。”
云心月性性:性情,脾气。像浮云和明月一样的心性。比喻不慕名利。唐·孟浩然《忆周秀才·素上人)诗:“野客云作心,高僧月为性。”
陶情适性陶:喜,快乐;适:舒适,畅快。使心情愉快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不过游戏笔墨,陶情性而已!”
风流水性性情风流浮荡,如水一样随势而流。比喻妇女爱情不专一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0回:“这贵妃又是个风流水性,他也不必以貌取人,只是爱少年,喜壮士。”
修身养性陶冶身心,涵养德性,陶冶心性。清·姜振名《永庆升平前传》第25回:“喝了一碗茶,把碗往地下一扔,说:‘可不必生气,出家人修身养性。’”
穷理尽性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,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。后泛指穷究事理。《易·说卦》:“穷理尽兴,以至于命。”
江山好改,秉性难移旧时俗语。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。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徐老仆义愤成家》:“常言道得好,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”
伐性之斧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机。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孟春》:“靡曼皓齿,郑卫之音,务以自乐,命之曰伐性之斧。”
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,好耍脾气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这薛公子的混名,人称他‘呆霸王’,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,而且使钱如土。”
杨花水性柳絮飘扬,水性流动,因以“杨花水性”比喻轻薄女子等用情不专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三回:“不过瞿耐庵惧内得很,一直不敢接他上任。那爱珠又是堂子里出身,杨花水性。”
存心养性保存赤子之心,修养善良之性。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”
性情中人性情:性格。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,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。”
性烈如火性:性情,脾气。形容性情暴躁。金庸《天龙八部》第18回:“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,提起醋钵大的拳头,呼的一拳,又向乔峰击到。”
身家性命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:“身家性命,都在权奸掌握之中。”
豺狼成性豺: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;也叫“豺狗”。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。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“加以虺蜴为人,豺狼成性。”
毁不灭性儒家丧制。谓居丧哀毁,但不应因此丧生。《孝经·丧亲》:“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”
柴毁灭性柴毁: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。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,危及生命。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参见“哀毁骨立”、“柴毁骨立”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
杨花心性比喻轻薄浪漫,用情不专。明·孙柚《琴心记·当垆市中》:“虽则杨花心性,你也睡不稳些。”
动心忍性动心:使内心惊动;忍性:使性格坚韧。指不顾外界阻力,坚持下去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江山:山川,河流;移:改变。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。鲁迅《而已集·“意表之外”》:“但‘江山好改,本性难移’,也许后来还要开口。”
适性忘虑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。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半山老人》:“本图适性忘虑,反苦思劳神,不如且已。”
逞性妄为由着性子胡来。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。鲁迅《纪念刘和珍君》:“杨荫榆发表过一个‘须知学校犹家庭’的怪论。意思是说,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,校长就是家长,有权逞性妄为。”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江山:山川,河流;移:改变。改变人的本性比改变自然面貌还困难。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。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
严气正性气:脾气;性:性格。性格刚直,毫不苟且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论》:“夫严气正性,覆折而已。”
修真炼性真:纯真的本来心性。学道修行,使本性不受损害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一个修真炼性的英雄,入凡超圣的豪杰。”
使性掼气见“使性谤气”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五更鼓出来拜堂,听见说有婆婆,就惹了一肚气,出来使性掼气,磕了几个头,也没有茶,也没有鞋。”
修真养性学道修行,涵养性情。元·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四折:“自古,道德非俗,修真养性,烧丹炼药工夫。”
禀性难移本性难以改变。元 尚仲贤《洞庭湖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第无恩义,本性难移。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,离凤阁近渔矶。
使性谤气亦作“使性傍气”。亦作“使性掼气”。发脾气;撒气。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这玉簪又气不愤,使性谤气,牵家打伙,在厨房内打小鸾,骂兰香。”
率性任意率:随顺。随顺其本性,听任其心意。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6卷:“父母怜之,听其率性任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