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肉的成语

有关肉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肉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骨肉分离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谁知死后缠绵,恩变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离,死无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骨肉离散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比喻亲人分散,不能团聚。《诗经 唐风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
皮开肉绽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元 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开肉绽碎了骨头。”
骨肉之亲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闽剧《钗头凤》:“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。”
有血有肉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秦牧《艺海拾贝 核心》:“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,有血有肉,语言独特,激动人心的。”
皮笑肉不笑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巴金《秋》十九:“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,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。”
皮松肉紧形容漫不经心,宽泛而无关紧要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怎的又合他皮松肉紧的谈了会子道学,又指东说西的打了会子闷葫芦呢?”
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
酒肉朋友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;可以同欢乐;而不能共患难的朋友。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:“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,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。”
肉眼惠眉比喻见识浅陋。
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,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。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31卷:“悬羊头,卖狗肉,知它有甚凭据。”
皮开肉破皮肉都裂开了。形容被打伤势严重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1回:“四个喽啰听了,那敢怠慢,登时上来两个,把大盗紧紧按住;那两个举起大板,打的皮开肉破,喊叫连声。”
骨颤肉惊颤:发抖。形容惊恐万状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7回:“却说王甫在麦城中,骨颤肉惊。”
晚食当肉饿了再吃,味道就象吃肉一样。后泛指不热衷名利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。”
肉眼愚眉比喻见识浅陋。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三折:“畅道天理难欺,人心怎昧,则他这肉眼愚眉,把一个黑旋风爹爹敢来也认不得。”
皮里抽肉形容身体变瘦。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四折:“你觑我皮里抽肉,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。”
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羊肉没吃上,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。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,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七回:“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,那是要坏名气的。”
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面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在天上飞翔的天鹅。比喻痴心妄想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1回:“我直恁这般呆!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!”
肉眼凡夫肉眼:佛经中说有,天、肉慧、法佛五眼,肉眼为肉身之眼,也泛指俗眼;凡夫:指凡人。指尘世平常的人。元 范子安《竹叶舟》第一折:“这都是神仙骨,不似你肉眼凡夫。”
至亲骨肉至亲:关系最近的亲戚;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最亲近的亲属。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除是至亲骨肉,终日在面前的,用意体察,才看得出来。”
酒池肉林古代传说,殷纣以酒为池,以肉为林,为长夜之饮。原指荒淫腐化、极端奢侈的生活,后也形容酒肉极多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张骞传》:“行赏赐,酒池肉林。”
肉袒牵羊牵羊:牵着羊,表示犒劳军队。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郑伯肉袒牵羊以逆,曰:‘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’”
亲如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。江耀辉《红军鞋》:“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,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。”
血肉相连像血和肉一样互相联系着。比喻关系非常密切;不可分离。宋 洪迈《夷坚丁志 雷击王四》:“趋视之,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,与血肉相连。”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,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。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。唐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 后汉》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6卷:“我原不欲如此,但出于无奈,方走这条苦肉计。”
皮破肉烂形容伤势很重。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:“满脸浑身血道道,皮破肉烂不忍瞧。”
心惊肉跳担心灾祸临头;恐慌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;极其恐惧。跳:发抖。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
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7回:“我与公覆,情同骨肉,径来为献密书,未知丞相肯容纳否?”
肉跳神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。”
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。汉 荀悦《汉纪 高祖纪一》:“今赴秦军,如以肉喂虎,当何益也!”
以肉去蚁用肉驱赶蚂蚁,蚂蚁越多。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,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以肉去蚁,蚁愈多;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
周妻何肉周:指南齐的周颙;何:指梁代的何胤。周颙有妻子,何胤吃肉,二人学佛修行,各有带累。比喻饮食男女影响事业。唐·李延寿《南史·周颙传》:“太子曰:‘累伊何?’对曰:‘周妻何肉。’”
枯骨生肉犹言起死回生。《隋书·于仲文传》:“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。”
生死肉骨生、肉:用作动词。使死人复生,白骨长肉。形容恩惠极大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苟使意如得改事君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”
起死人,肉白骨把死人救活,使白骨再长出肉来。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。《国语 吴语》:“君王之于越也,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”
食肉寝皮吃他们的肉;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。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,譬于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
眼中钉,肉中刺眼睛里面的疔疮,肌肉中的刺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、最讨厌的人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2回:“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!替他拔去眼中钉,肉中刺,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!”
剜肉医疮比喻只顾眼前,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。唐 聂夷中《伤田家》诗:“二月卖新丝,五月粜新谷;医得眼前疮,剜却心头肉。”
湿肉伴干柴形容拷打。
觞酒豆肉觞,古代盛酒器;豆,古代盛食器。因以“觞酒豆肉”泛指饮食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坊记》:“觞酒豆肉,让而受恶,民犹犯次。”
肥鱼大肉指丰盛的鱼肉菜肴。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9回:“登时叫人调排桌椅,摆了八席,让众人坐下,暖上酒来,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。”
肉颤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颤心惊,恐非吉兆。”
脾肉之叹脾:通“髀”,大腿。指痛惜光阴虚度,思欲有所作为。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住荆州数年,尝于表坐起至厕,见髀里肉生,慨然流涕。”
郁肉漏脯郁:腐臭;脯:干肉。形容腐臭的肉食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良规》:“渴者之资口于云日之酒,饥者之取饱于郁肉漏脯也。”
鱼肉乡里鱼肉:比喻受宰割;乡里:地方上的老百姓。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、肉一样任意宰割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仲长统传》:“鱼肉百姓,以盈其欲。”
大鱼大肉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形容菜肴丰盛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大鱼大肉,热酒热饭,只顾搬将出来。”
朽骨重肉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。宋·苏辙《谢复官表》:“时雨既至,靡物不蒙,遂使死灰再然,朽骨重肉。”
挂羊头,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,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六:“悬羊头,卖狗肉,坏后进,初几灭。”
骨肉团圆骨肉: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指亲人离而复聚。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待他长大成人后,须教骨肉再团圆。”
浆酒霍肉把酒肉当作水浆、豆叶一样。形容饮食的奢侈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鲍宣传》:“使奴从宾客,浆酒霍肉,苍头庐儿,皆用致富。”
肉山脯林积肉如山,列脯如林。原是夏桀生活芒淫的故事,后比喻宴会的奢侈。晋 皇甫谧《帝王世纪 夏》:“以人架车,肉山脯林,以酒为池,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。”
细皮嫩肉指皮肤细嫩。借指没经过锻炼,不能担当大任。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35回:“他虽然心毒意狠,到底是细皮嫩肉,如何禁受?”
自相鱼肉鱼肉:以人为鱼肉;比喻残杀。比喻内部自相残杀。《晋书 刘元海载记》:“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,此天厌晋德,授之于我。”
骨腾肉飞腾:跳跃。形容奔弛迅速。也形容神魂飘荡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走追奔兽,手接飞鸟,骨腾肉飞,拊膝数百里。”
悬羊头,卖狗肉悬:吊挂。挂的是羊头,卖的是狗肉。比喻以次充好,以假充真,名不副实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天钵元禅师法嗣》:“有般名利之徒,为人天师,悬羊头,卖狗肉。”
以肉餧虎比喻白白地送死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文帝纪》:“今赴秦军,如以肉餧虎,当何益也。”
骨肉至亲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不如还我,我与汝是骨肉至亲,岂与仇等。”
骨肉未寒骨肉尚未冷透。指人刚死不久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4回:“中年丧妻,大不幸也。骨肉未寒,安忍便议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