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强的成语

有关强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强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牵强附会牵:拉;附会: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。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;说成彼此相干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牵强附会,费尽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。”
强取豪夺凭强力或权势夺取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下卷:“‘这叫强取豪夺。’谢庆元嘶声地说。”
强中自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,不能自满自大。同“强中更有强中手”。元·无名氏《隋何赚风魔蒯彻》第三折:“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,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。”
坚强不屈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
以弱制强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
恶醉强酒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”
绿林强盗指山林的强盗。鲁迅《书信集 致赵家璧》:“试看绿林强盗,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,就可知道。”
精明强干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3回:“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,又都是些精明强干、久经审案的能员,那消几日,早问出许多贼款来。”
繁荣富强繁荣:(经济或事业)蓬勃发展;兴盛;富强:(国家)生产丰富;力量强大。形容国家兴旺发达;富足强大。峻青《壮志录》:“我们的祖国,更加繁荣富强。”
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使君若顾二帝,自可不行,宜急下檄文,速遣精兵猛将。”
强人所难强:勉强。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。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百花仙子道:‘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,代天宣化,岂肯颠倒阴阳,强人所难。’”
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女》:“‘汝狡兔三窟,何归为?’柴俯不对。女肘之,柴始强颜为笑。”
差强人意差:稍微地;强:振奋。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。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;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吴汉传》:“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方修战攻之具,乃叹曰:‘吴公差强人意,隐若一敌国矣。’”
逞强称能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。端木蕻良《曹雪芹》第13章:“今后千万不可逞强称能,何况你既未读过多少诗书,更谈不上才气。”
强弩之末弩: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;末: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;失去了攻击力。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;射程已到尽头。比喻原本强大;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韩安国传》:“强弩之末,矢不能穿鲁缟。”
济弱锄强济:帮助。锄:铲除。帮助弱者,铲除强暴。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8回:“这不平之气,个个有的,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,也只干着恼一番。”
外强中干指外表好像很强大;实际上很虚弱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五年》:“外强中干,进退不可,周旋不能。”
违强陵弱避开强暴的,欺凌弱小的。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唯仁者能之,违强陵弱,非勇也。乘人之约,非仁也。”
身强力壮身体强健;精力旺盛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4回:“最爱刺枪使棒,亦自身强力壮,不娶妻室,终日只是打熬筋骨。”
奋发图强奋发:精神振作;情绪饱满;图:谋求。振作精神;谋求强盛。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:“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,革命加拼命,勇攀世界科学高峰。”
锄强扶弱铲除强暴,扶助弱者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2卷:“此等锄强扶弱的事,不是我,谁人肯做?”
恃强凌弱凌:欺凌。依仗强大,欺侮弱小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那桀纣有何罪过?也无非倚贵欺贱,恃强凌弱,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。”
兵强马壮兵力强盛;马匹肥壮。形容军队实力强;富有战斗力。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。《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
年富力强年:年岁;富:多;年富:未来的年岁多;指年轻;力:精力。年纪轻;精力旺盛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” 宋 朱熹注:“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,足以积学而有待,其势可畏。”
博闻强记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
博闻强识闻:见闻;识:记。见闻学识广博;记忆力强。也作“博闻强记”、“博闻强志”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
发愤图强发愤:决心努力;图:谋求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。何香凝《孙中山与廖仲恺》:“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,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,应该发愤图强,彻底革命。”
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;想说成有理的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座上一人忽曰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博闻强志博:广博;闻:传闻;志:记住,记忆。指见闻广博,记忆力强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。”
强弓硬弩强:强劲的,有力的;弩:古代发箭的机械。强有力的弓,坚硬的弩。形容武器精良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,乃命收拾楼船一只,带着古乐,随行健将数员,各带强弓硬弩,一齐上船迤逦前进。”
强直自遂谓刚正而自行其意,不为人所动摇。《东观汉记·朱晖传》:“晖好节概,有所拔用,皆厉行之士,表善黜恶,抑强绝邪,岁常丰熟,吏民畏而爱之,为之歌曰:‘强直自遂,南阳朱季,吏畏其威,民怀其惠。’”
以众暴寡,以强凌弱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,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:“于是一乡自为一国,一姓自为一群,以众暴寡,以强凌弱。”
强本弱支见“强本弱枝”。《新唐书·高季辅传》:“强本弱支,自古常事。”
摧折豪强摧:折断。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。《汉书·严延年传》:“其治务在摧折豪强,扶助贫弱。”
强扭的瓜不甜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。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三章:“强扭的瓜不甜,上杆子不是买卖。”
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。《列子 黄帝》:“老聃曰:‘兵强则灭,木强则折。’”按今本《老子》作“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兵。”
强食自爱劝慰人的话。谓努力加餐,保重身体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专精神,近医药,强食自爱。”
强做解人强:勉强;解人: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。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。
强干弱枝加强树干,削弱枝叶。比喻削减地方势力,加强中央权力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》:“而汉郡八九十,形错诸侯间,犬牙相临,秉其厄塞地利,强本干,弱枝叶之势,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。”
争强斗胜犹争强好胜。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五回:“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,戴了鬼脸,千方百计,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?”
争强显胜犹争强好胜。争为强者,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。《群音类选 北腔类 海神记 王魁诉神》:“恐怕他褒贬村,争强显胜各挝俊,惟求鸨儿心内喜。”
倔强倨傲倔强:执拗;倨傲:傲慢。执拗而又傲慢。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论功》:“倔强而倨敖,自称老夫。”
强中更有强中手比喻技艺无止境,不能自满自大。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我想有这桃花女,怎显我的阴阳,只等问成了亲事时,不怕不断送在我手里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,恶人终被恶人磨。”
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,可以战胜自然。《亢仓子·政道》:“故周之秩官云:人强胜天。”
国富兵强国家富裕,军队强盛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,诸侯先迎之者,富而兵强。”
强聒不舍聒:声音吵闹;舍:舍弃。形容别人不愿意听,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。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上说下教,虽天下不取,强聒而不舍者也。”
马壮人强犹言人强马壮。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可不道马壮人强,父慈子孝,怕什么主忧臣辱。”
强死强活比喻非常勉强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38回:“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,下了一盘棋,吃了一回酒。”
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5回:“你也忒自重了,更不让我远乡之僧--也罢,这正是'强龙不压地头蛇'。”
强弓劲弩强:强劲的,有力的。强有力的弓,坚硬的弩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回:“韩地方九百余里,带甲数十万,然天下之强弓劲弩,皆从韩出。”
扶弱抑强扶助弱小,压制强暴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6回:“晋为诸侯之长,恤患补阙,扶弱抑强,乃盟主之职也。”
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,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。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自是之后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,汤武以来,皆乱人之徒也。”
勉勉强强刚好能凑合着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1回:“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,然后勉勉强强见的。”
多文强记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《荀子 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,君子贱之。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》:“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,余杭人也,辩才冠众,多闻强记,时天台人推为杰出。”
强弩末矢同“强弩之末”。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又强弩末矢,理无穿于鲁缟;冲风余力,讵能动于鸿毛。”
强奸民意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;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。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2回:“后来老袁强奸民意,凡政、绅、军、商各界,无不有请愿书。”
恃强欺弱恃:依靠,凭借;欺:欺侮。依仗强大欺负弱小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8回:“齐恃强欺弱,夺我汶阳之田,今日请还。”
强自取柱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。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强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”
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指先于别人行动,可以取得优势,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。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第13回:“得,就是这样办,这叫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