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敌的成语
有关敌的成语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敌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克敌制胜 | 克:战胜;制胜:取得胜利。战胜敌人;取得胜利。 |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,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。” |
化敌为友 | 将敌对势力化成友好势力。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12章:“我们说这就具备了化敌为友的条件。” |
敌众我寡 | 敌方人数多;我方人数少。多形容双方对峙;众寡悬殊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”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 |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 清·无名氏《说唐》第63回:“正是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,两人大战三十余合。” |
举世无敌 |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 | 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:“他们认为是‘异常强大’的,‘举世无敌’的。” |
敌国外患 |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。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 |
敌惠敌怨 | 犹言报德报怨。 | 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: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 |
牛饩退敌 | 饩:活的牲口。用牛羊击退敌军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弦高以牛饩退敌,墨翟以萦带全城。” |
所向无敌 | 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。指谁也抵挡不住。多形容军威极壮;锐不可当。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心书》:“善将者,因天之时,就地之势,依人之利,则所向无敌,所击者万全矣。” |
腹背受敌 | 腹:肚子;指前面;背:背脊;指后面;受:遭到;受到。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;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。 | 北齐 魏收《魏书 崔浩传》:“裕西入函谷,则进退路穷,腹背受敌。” |
寡不敌众 |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寡固不可以敌众。” |
无敌天下 | 天下都没有对手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则无敌于天下。” |
四面受敌 |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。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四面受敌,谓之衢处之国。” |
势均力敌 | 敌:相当。双方力量相等。 | 晋 袁宏《后汉纪 献帝纪》:“无他远略,又势均力敌,内难必作,吾乘其弊,事可图也。” |
同仇敌忾 | 同仇:共同对敌;敌:对抗,抵拒;忾:愤怒。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 | 《诗经 秦风 无衣》:“与子同仇。”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。” |
敌国通舟 |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。比喻众叛亲离。 | 清·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 |
枕戈待敌 | 枕着兵器等待迎敌。形容时刻准备杀敌。 | 《南齐书·褚渊传》:“结垒新亭,枕戈待敌……锋镝初交,元恶送首。” |
天下莫敌 | 见“天下无敌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至是凡五十年,而公破绍,天下莫敌矣。” |
料敌如神 | 料:预料。形容对敌方活动预料非常准确。 | 《旧唐书 郭子仪传》:“故太尉、兼中书令、上柱国、汾阳郡王、尚父子仪,天降人杰,生知王佐,训师如子,料敌如神。” |
男不对女敌 | 男的不与女的争斗。 | 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五回缠夹二先生评:“岂知狼子野心,不惟不奉男不对女敌之古训,反欲打杀老婆。” |
富可敌国 | 敌:匹敌。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。形容极为富有。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母银越多,丹头越精。若炼得半合许丹头,富可敌国矣。” |
如临大敌 | 临:面对着。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。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。 | 《旧唐书 郑畋传》:“畋还镇,搜乘补卒,缮修戎仗,浚饰城垒,尽出家财以散士卒。昼夜如临大敌。” |
力敌千钧 | 敌:抵挡;钧:古代重量单位,合当时三斤。形容力气大,能抵挡住几万斤。 | 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良乐轶能于相,驭乌获抗力于千钧。” |
权均力敌 | 见“权均力齐”。 | 宋·苏轼《代滕甫论西夏书》:“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,即以封之……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。” |
认敌作父 | 同“认贼作父”。 | 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 |
八面受敌 | ①谓功力深厚,能应付各种情况。②砚名。 | 五代 王保定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:“子华(吴融)才力浩大,八面受敌,以八韵着称。” |
腼颜事敌 | 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,不知羞耻。 | |
所当无敌 | 犹言所向无敌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吾知公长者,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” |
棋逢敌手 | 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。 | 唐·尚颜《怀陆龟蒙处士》诗:“事免伤心否,棋逢敌手无。” |
工力悉敌 | 工力:功夫和力量;悉:完全;敌:相当。双方的功夫、力量;不相上下。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。 | 宋 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及闻其评,曰:‘二诗工力悉敌。’” |
表里受敌 | 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》:“城固而众多,攻之必力屈,若有外寇,表里受敌,此危道也。” |
无敌于天下 | 天下都没有对手。形容力量强大无比。 |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无敌于天下者,天吏也。” |
天下无敌 | 普天之下,没有敌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没有对手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 |
同仇敌慨 | 见“同仇敌忾”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 |
众寡不敌 | 人少敌不过人多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郭淮传》:“备欲渡汉水来攻。诸将议众寡不敌,备便乘胜,欲依水为陈以拒之。” |
敌不可纵 | 对敌人不能放纵。 | 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奉不可失,敌不可纵。” |
御敌于国门之外 | 御:抵挡;国门:京都城门,边界线。将敌人阻挡在境外。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万章》:“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。” |
出敌意外 | 见“出敌不意”。 | 毛泽东《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》:“此种计划出敌意外,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,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。” |
诱敌深入 | 诱:引诱。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。 |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我们历来主张‘诱敌深入’,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。” |
首尾受敌 | 首尾:前后。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。 | 《周书·文帝纪》:“今逼以上命,悉令赴关,悦蹑其后,欢邀其前,首尾受敌,其势危矣。” |
舟中敌国 |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。比喻大家反对,十分孤立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 |
地丑力敌 | 谓土地相似,力量相当。 | 章炳麟《封建考》:“故文武可以王,而桓文终于伯;由周兵革缮完,欲兼并之固难也。地丑力敌,不日寻干戈不已。” |
料敌制胜 | 准确地判断敌情,并蠃得胜利。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地形》:“料敌制胜,计险厄远近,上将之道也。” |
畏敌如虎 |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 | 明·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:“自然人贾勇,何至如今畏敌如虎,视营伍如蹈阱乎?” |
临敌卖阵 | 即将上阵杀敌时,却逃离阵地。形容十分胆怯。 | 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四折:“因为你两军对垒,临敌卖阵,敕旨教斩了你哩!” |
双拳不敌四手 | 一个人打不过众人。指寡不敌众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9卷:“常言道,双拳不敌四手。” |
敌忾同仇 |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 | 《诗经 秦风 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 |
万人之敌 | 敌:对抗。指武艺高强可敌强敌。也指善于统帅军队以抵御强敌。亦作“万人敌”。 |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等传评》 :“关羽、张飞,皆称万人之敌,为世虎臣。” |
兵来将敌,水来土堰 | 敌:对抗;堰:拦河坝。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,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。比喻针锋相对,根据具体情况,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。 | 元 无名氏《云台门》第一折:“兵来将敌,水来土堰,兄弟也,你领兵就随着我来,不可延迟也。” |
以寡敌众 | 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。 | 《金史·吾扎忽传》:“吾扎忽性聪敏,有才智,善用军,常出敌之不意,故能以寡敌众。” |
三拳不敌四手 |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。 |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29回:“人家人多势众,有洋枪洋炮,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?三拳敌不过四手呀!” |
临敌易将 | 易:改变,变换。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。 | 《隋书·李德林传》:“且临敌代将,自古所难,乐毅所以辞燕,赵括以之败赵。” |
敌不可假 | 谓不可宽容敌人。 | 《史记·春申君列传》:“臣闻之,敌不可假,时不可失。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。” |
力敌势均 | 同“力均势敌”。 | 《宋书·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。” |
同舟敌国 |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。 |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 |
宁与千人好,莫与一人敌 |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,不要与一个人为敌。 | |
出敌不意 |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八章:“不如让我去,出敌不意,拦腰插一拳,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。” |
敌力角气 | 以力气相斗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譋时》:“敌力角气,能以小胜大者希,争强量功,能以寡胜众者鲜。” |
怀敌附远 | 怀:来,使亲近。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,使远方之人来归附。 | 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怀敌附远,何招而不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