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藏的成语

有关藏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藏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金屋藏娇金屋:富丽华贵的房屋;娇:阿娇;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作妇。后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;也特指纳妾。清 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23回:“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,周庸祐也恋着雁翎,各有金屋藏娇之意。”
遗形藏志超脱形骸,舍弃心性,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藏形匿影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
昂藏七尺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明 汪廷讷《种玉记 奇术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躯,寻章摘句懒攻儒。”
绵里藏针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当日说知心,绵里藏针。”
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;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。藏:隐藏。《旧唐书 李义府传》:“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
笑处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,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。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点差》:“威权震主,势焰薰人,笑处藏刀,毒性有如蜂虿。”
暗藏杀机隐藏杀人的念头。比喻潜在危险。
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,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。比喻一年的农事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
尾巴难藏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。
善刀而藏善:拭;善刀:把刀擦干净。将刀擦净,收藏起来。比喻适可而止,自敛其才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”
藏垢纳污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;纳:容纳。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;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。也作“藏污纳垢”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”
藏头露尾头藏起来;却把尾巴露出来了。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;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。也作“露尾藏头”。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劝周公莫便生嗔,将酒礼强勒成亲,不争我藏头露尾,可甚的知恩报恩。”
藏龙卧虎龙、虎:比喻不平常的人物。隐藏着的龙;睡卧着的虎。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。北周 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
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,病民之臣在位。《书 召诰》:“厥终智藏瘝在。”周秉钧易解:“纣政不善,贤者藏匿,病民者在位。”
露影藏形躲躲闪闪貌。犹言藏头露尾。清·感惺《断头台·党争》:“此时国民眼中,尽是照妖有镜,又何用扭扭捏捏,露影藏形呢?”
珍藏密敛敛:收起。非常珍重,严严实实地收藏起来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这东西虽然值钱,总不过是药,原该济众散人才是,咱们比不得那没见过世面的人家,得了这个,就珍藏密敛的。”
多藏厚亡厚:大;亡:损失。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众人的怨恨,最后会损失更大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
拉捭摧藏拉:摧折;捭:两手排击;摧藏:挫伤。指摧伤挫折。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莫不衄锐挫芒,拉捭摧藏。”
鸟尽弓藏飞鸟打光了;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。比喻事情成功之后;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。三国 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淮阴五刑,鸟得弓藏;保身全名,独有子房。”
藏器待时器:用具,引伸为才能。比喻学好本领,等待施展的机会。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
躲躲藏藏躲:避开,隐藏。指遮遮掩掩,不敢正面面对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5回:“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。什么时候又要看人,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,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。”
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烹:煮烧。飞鸟打尽,弓被搁置不用;兔被捕杀后,猎狗则被烹食。比喻事情办成,功臣被害。鲁迅《立此存照》:“倘有不识时务者问:‘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,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……则将如何?’我觉得颇费唇舌。”
露尾藏头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。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。元 张可久《点绛唇 翻归去来辞》套曲:“早休官弃职,远红尘是非,省藏头露尾。”
藏踪蹑迹蹑:轻步行走的样子。隐秘行踪,悄悄行动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4回:“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,从芦苇中间,藏踪蹑迹,直到寨边,拨开鹿角,径奔中军。”
五藏六府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肾。六府:大肠、小肠、胃、胆、膀胱、三焦。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:“凡人三百六十节,九窃,五藏六府。”
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北周·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
藏之名山,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现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高鸟尽,良弓藏比喻功成事定之后,出力的人反而见弃,没有好下场。《文子 上德》:“狡兔得而猎犬烹,高鸟尽而良弓藏,名成功遂身退,天道然也。”
纳垢藏污垢、污:肮脏的东西。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。”
烹犬藏弓犹烹狗藏弓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狡兔死,良狗烹;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”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春天萌生,夏天滋长,秋天收获,冬天储藏。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。亦比喻事物的发生、发展过程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。”
东藏西躲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兵藏武库,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,军马放入华山。指天下太平。北周 庚信《贺平邺都表》:“当今鹿台已散,离宫已遗,兵藏武库,马入华山。”
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《魏略》:“虽未能藏之名山,将以传之同好。”
烹狗藏弓语出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(文种)书曰:‘蜚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’”后以“烹狗藏弓”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。语出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(文种)书曰:‘蜚鸟尽,良弓藏,狡兔死,走狗烹。’”
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。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。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。”
神枢鬼藏谓神奇奥妙的兵书。
匿影藏形隐藏形迹;不露真相。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包藏奸心犹言包藏祸心。三国 魏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包藏奸心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
蜚鸟尽,良弓藏藏:收藏。飞鸟射尽,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。比喻事成之后,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范蠡遂去,自齐遗大夫种书曰:‘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……’”
藏诸名山见“藏之名山”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着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韫椟而藏把玉裹在匣子里藏起来。比喻怀才隐退。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8回:“两位将军,有些神箭,当奏闻吾王,美玉不可韫椟而藏。”
藏怒宿怨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什袭珍藏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十一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冕玄服以发宝。华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”
东躲西藏指到处躲避藏匿。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。”
家藏户有家家都有。昆曲《十五贯》第六场:“本县民风浇薄,赌风极盛,这骰子么,家藏户有,不足为奇。”
猿藏熊缘猿藏:猿藏身之处;熊缘:熊不舍离家的地方。指猿和熊的巢窟宋·叶廷珪《海录碎事·人事·隐逸》:“段成式《谷隐书事》云:随樵劫猿藏,限石觑熊缘。”
藏头护尾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。现指说话、做事躲躲闪闪,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。汉·蔡邕《九势》:“藏头护尾,力在字中,下笔用力,肌肤之丽,势来不可止,势去不可遏。”
剖腹藏珠破开肚子藏入珍珠。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。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》:“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,剖身以藏之,有诸?”
神藏鬼伏比喻变化莫测。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世路快心无好事,恩门嘉话合书绅。神藏鬼伏能千变,亦胜忘机避要津。”
高举深藏指避世隐居。明·无名氏《拔宅飞升》第三折:“者莫他高举深藏,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,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。”
包藏祸心包藏:暗藏;祸心:害人之心。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;怀着害人的意图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元年》:“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已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。”
中心藏之中心:内心,心中。深深地记在心里。《诗经·小雅·服桑》:“中心藏之,何日忘之。”
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诸:之于的合音;传:传布流传;其人:同道。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。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
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,不露形迹。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昼即途中寻鬼路,蹑影藏形恒夜游。”
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,不露行迹。谓哲理精微深邃,包容万物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,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
隐鳞藏彩比喻潜藏起来,等待时机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逸民传 陈留老父》:“夫龙不隐鳞,凤不藏羽,网罗高悬,去将安所。”
鸟得弓藏见“鸟尽弓藏”。三国·魏·曹丕《煌煌京洺行》:“淮阴五刑,鸟得弓藏;保身全名,独有子房。”
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,对已往心中了然。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