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击的成语

有关击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击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;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;实际进攻西边。声:声张;击:打击。唐 杜佑《通典 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旁敲侧击侧:旁边;击:敲打。在旁边敲打。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;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。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鹰击长空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。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。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 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
反戈一击反:反转;调转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;尖头横刃;长柄;像矛。调转矛头;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。比喻掉转方向;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吾与杨军反戈击之。”
不堪一击不堪:经不起。经不起一打。形容十分脆弱。有时也指文章的论点不严密;经不起反驳。王安忆《命运交响曲》:“我太响,心里却在大声地嚷: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!”
击节称叹节:节拍;击节:打拍子;叹:赞叹。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:“公期望基切,闱后索文读之,击节称叹,不意时数限人,文章憎命,及放榜时,依然铩羽。”
击石弹丝谓奏乐。宋·秦观《代贺兴龙节表》:“加笾折俎,初偿露酎之醇;击石弹丝,始奏《钧天》之妙。”
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,协同围击同一目标。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六节:“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,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。”
轻敲缓击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。清·陶贞怀《天雨花》第21回:“且待四个宫人到,轻敲缓击试他们。”
无懈可击懈:松懈;击:攻击。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。形容十分严密;找不到一点漏洞。先秦 孙武《孙子 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曹操注:“击其懈怠,出其空虚。”
击节称赏节:节拍;赏:赞赏。形容对诗文、音乐等的赞赏。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巴姬弹弦,汉女击节。”
突然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,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。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,面红着。”
毂击肩摩肩膀和肩膀相摩,车轮和车轮相撞。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临葘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击电奔星形容快速。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天兵有限,不可久停,马乃击电奔星,行至子胥妻舍。拟迎妇归吴国。”
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,击鼓则进,鸣金则退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“张辽可使击鼓鸣金,许褚可使牧羊放马。”
击中要害要害:易于致命的部位,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。正打中致命的部位。《后汉书 来歙传》:“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,中臣要害。”
迎头痛击迎面给以狠狠地打击。清 吴趼人《发财秘诀》第十回:“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,外人扰我海疆时,迎头痛击,杀他个片甲不回。”
以半击倍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。形容取胜之易。《管子·制分》:“人事荒乱,以十破百;器备不行,以半击倍。”尹知章注:“敌国器备,不可施行;故此虽半,可以击彼之倍。”
天打雷击雷击:雷电杀伤。比喻不得好死。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5回:“小人若是哄老爷,小人叫天打雷击了。”
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,自取灭亡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强欲与争,正如以卵击石,安得不败乎!”
中流击枻比喻立志奋发图强。明·何大复《滹沱河上》诗:“未识临河意,中流击枻归。”
抱关击柝柝:木梆;抱关:守关;击柝:打更巡夜。守关巡夜的人。比喻职位卑下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荣辱》:“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,或监门御旅,抱关击柝,而不以为寡。”
击毂摩肩形容车马众多。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耳濡目击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乘胜追击乘:趁着。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,扩大战果。《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》:“李思安跃马交斗,经二十余合,思安拽枪徉败,退去。单可及乘胜追击。
风驰电击形容迅速出击。《六韬 龙韬 王翼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击,不知所由。”
神抶电击谓如神电之笞击。喻进击疾速。汉·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壁垒天旋,神抶电击。”
鹰撮霆击像老鹰攫食,雷霆猛击。形容气势威猛。
各个击破各个:逐个;击:攻。军事术语。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。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。毛泽东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:“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,反对分兵,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。”
击节叹赏节:节拍;击节:打拍子;叹赏:赞叹赏识。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。形容对人的行为、言论、诗文、技艺等十分赞赏。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》:“击节叹赏,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。”
风行电击形容气势迅猛。《隋书·扬谅传》:“文安请为前锋,王以大军继后,风行电击,顿于霸上,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。”
风驱电击形容迅速出击。同“风驰电击”。《宋书 谢晦传》:“散骑常侍、骁骑将军段宏铁马二千,风驱电击,步自竟陵,直至鄢郢。”
车击舟连车相撞,船相连。极言车船之多。唐 柳宗元《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》:“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,督食饶给,车击舟连。”
击其不意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行千里而不劳者,行于无人之地也。”三国·魏·曹操注:“出空击虚,避其所守,击其不意。”
击筑悲歌击:敲击;筑:古乐器名。敲击着筑,唱着悲壮的歌。形容慷慨悲歌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。”
敲金击石金、石:指钟磬一类的乐器。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唐·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阁下凭几而听之,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、敲金击石也。”
目击耳闻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星流电击见“星流霆击”。《周书·晋荡公护传》:“更集诸部,倾国齐至,星流电击,数道俱进。”
内外夹击夹:从两方面来的。从里、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:“台儿庄正面之敌,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,内外夹击……尚据险顽抗,战况之烈,空前未有。”
跟踪追击指跟寻踪迹进行打击。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21章:“他侦察出飞虎队一夜转移两三个地方休息,下了决心要跟踪追击。”
避实击虚虚:空虚。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,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。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水之行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鸷鸟将击,卑飞敛翼比喻欲擒故纵,伺机而后发。《六韬 发启》:“鸷鸟将击,卑飞敛翼;猛兽将搏,弭耳俯伏。”
打击报复打击:攻击。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。《人民日报》1988.12.31:“披露了我们向上级反映我店截留利润六十五万元的问题后,遭受打击报复的一些真相。”
避强击惰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唐 元稹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谟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
盎盂相击比喻一家人争吵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,此后自然该益发合成一片性情,加上几分伉俪,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。”
击鞭锤镫谓驱马疾行。指急行军。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攒羊》:“破釜焚舟,击鞭锤镫,休怕风寒雪冷。”
耳闻目击击:接触。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
抚掌击节抚掌:拍手。击节:打拍子。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。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。《晋书·谢尚传》:“便着衣帻而舞。导令坐者抚掌击节。”
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“道”之所在。形容悟性好。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”
击搏挽裂攻打撕裂。形容争斗激烈。唐·陆龟蒙《五歌·水鸟》:“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,击搏挽裂图膻腥。”
架肩击毂肩膀相挨,车轮相撞。形容行人车辆拥挤。唐·高彦林《唐阙史·卢渥》:“及赴任陕郊,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,互设祖筵,遮于行路,洛城为之一空。都人观者架肩击毂。”
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其:他的;锐气:勇猛的气势;惰:松懈善于用兵之人,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,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。先秦 孙武《孙子 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
鼓腹击壤同“击壤鼓腹”。《隋书·儒林传·何妥》:“上古之时,未有音乐,鼓腹击壤,乐在期间。”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,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。”
中流击楫击:敲打;楫:浆。比喻立志奋发图强。《晋书 祖逖传》:“中流击楫而誓曰:‘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!’”
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。比喻诗才敏捷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七步八叉,具有成例,古人击钵催诗,我要击钵了。”
鹰击毛挚击:搏击;挚:凶猛。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,羽毛都张着。比喻严酷凶悍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。”
以逸击劳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今罕羌欲为敦煌、酒泉寇,饬兵马,练战士,以须其至,坐得致敌之术,以逸击劳,取胜之道也。”
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。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”
摩肩击毂肩膀和肩膀相摩,车轮和车轮相撞。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悲歌击筑以之为典,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载:战国时,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,入秦刺秦王,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登车不顾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