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和的成语

有关和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和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、天气晴和。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小燕便服轻车,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,不一会已到了门口,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。”
和风细雨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风和日丽和:柔合;温和。轻风柔和;阳光灿烂。形容天气晴和。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:“是日风和日丽,众多官员,都来祭奠。”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有什么不好的呢?”
凤协鸾和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
政通人和政事通达;人心和顺。形容国家稳定;人民安乐。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。”
鸾凤和鸣比喻夫妻相亲相爱。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吉。是谓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”
心平气和心情平静;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;不生气。宋 程颐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“先生每与论事,心平气和。”
礼之用,和为贵和:和谐,协调。按礼行事,当以和平和谐为本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,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
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兴旺。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7回:“大凡一家人过日子,总得要和和气气,从来说‘家和万事兴’,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!”
和平共处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。茅盾《新疆风土杂忆》:“故牵强附会,合佛道为一,又拉上孔子作陪,以便和平共处。”
和光同尘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和蔼可亲指一个人的修养好;对人谦和可亲。和蔼:和气;谦逊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9回:“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,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。”
和事老调解人。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。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12回回目:“背冤家拜烦和事老,装鬼戏催转踏谣娘。”
和衷共济衷:内心;济:渡水。大家一条心;共同渡江河。比喻团结一致;克服困难。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同寅协恭和衷哉。”《国语 鲁语下》“夫苦匏不材于人,共济而已。”
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《孙膑兵法 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
和颜悦色颜:面容;悦色:高兴的脸色。指温和高兴的脸色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汉 郑玄注:“言和颜悦色为难也。”
浑俗和光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挫其锐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春和景明春光和煦,风景鲜明艳丽。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”
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俗语。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。
雄唱雌和比喻相互附和。清·戴名世《已卯科乡试墨卷》序:“而雷同剿袭,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,雄唱雌和,自相夸耀。”
和合双全和:和谐。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,白头偕老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2回:“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,给他带上,圈口大小,恰如合式,说:‘和合双全的罢!’”
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地混日子。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26回:“常言道,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,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。”
地利人和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
鼓腹含和吃饱肚子,和乐相处。形容太平欢乐。严复《主客平议》:“煕皞之民,耕三馀一,鼓腹含和,无过庶过富之通患。”
曲高和寡曲:乐曲。高:高雅。和:和谐地跟着唱。寡:少。乐曲的格调越高;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。原比喻知音难觅。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、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;很难有人理解或接受。战国 楚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;别人怎么说;就跟着怎么说。随:跟着;和:音贺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,实非本心。”
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遇事敷衍,得过且过地混日子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行者方丢了钟杵,笑道:‘你那里晓得!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’的。”
躲得和尚躲不得寺寺:寺庙。指躲避一时,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4回:“你不愿慌,‘躲得和尚躲不得寺’。我自然有个料理。”
丈二和尚指十分迷惑。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二章:“敌人又丈二和尚,摸不着头脑了。”
和盘托出和:连同。(端东西时)连盘子全部拿出来。后比喻毫不隐瞒;全部说出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饭罢,田氏将庄子所著《南华真经》及老子《道德》五千言,和盘托出献与王孙。”
风和日暄微风和畅,阳光温暖。见“风和日暖”。明 汪廷讷《狮吼记 赏春》:“风和日暄,燕交飞触碎胭脂片。”
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。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二折:“既唐公不念前分仇,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,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。”
混俗和光同于尘俗,不露锋芒。谓不求特异,与世无争。明·无名氏《李云卿》第一折:“贫僧混俗和光,常于闹市之中,口发狂言,串拖二八金钱,每与孩童嬉戏游玩,人皆见而恶之。”
歪嘴和尚瞎念经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。
和睦相处睦:和好。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。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六年》:“上下和睦,周旋不逆。”
和氏之璧,夜光之珠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。指世上罕有的珍宝晋·刘琨《答卢谌诗一首并书》:“和氏之璧,焉得独曜于郢握;夜光之珠,何得未玩于随掌?”
打落牙齿和血吞和:混合。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为了团结,为了大敌当前,顾全抗战,只好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。”
和气致祥致:招致。和睦融洽,可致吉祥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刘向传》:“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。”
君唱臣和唱:歌唱,吟咏;和:应和。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。《晏子外编》:“君唱臣和,教之隆也。”
民和年丰百姓安居,年成很好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六年》:“奉盛以告曰:‘洁粢丰盛’,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。”
琴瑟和谐琴瑟:两种弦乐器名。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。比喻夫妻关系和谐。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团圆》:“夫妻和顺从今定,这段姻缘夙世成,琴瑟和谐乐万春。”
指着和尚骂贼秃表面骂第三者,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。
和衣而卧和:连着;卧:躺下。穿着衣服躺下睡觉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,和衣而卧。”
倡而不和倡:同“唱”。和:响应。领唱无人应和。形容有人领导,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。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倡而不和,意而不戴。”
琴瑟调和比喻夫妻恩爱。《群音类选 <玉钗记 桂亭赏月>》:“琴瑟调和,百年相聚。”
三杯和万事和:缓和。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元·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‘三杯和万事,一醉解千愁。’”
对着和尚骂贼秃表面骂第三者,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。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你简直是在‘对着和尚骂贼秃’了。我就没有给钱,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。”
此唱彼和这里唱,那里随声附和。比喻互相呼应。清 陈田《<明诗纪事己签>序》:“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,而此唱彼和,声应气求,若出一轨。”
跑了和尚跑不了寺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。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九章:“跑了和尚,跑不了寺!王汉元,谅他也上不了外国!”
更唱叠和指相互以诗词酬答。同“更唱迭和②”。明 宋濂《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》:“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,为何如耶?”
惠风和畅惠:柔和;和:温和;畅:舒畅。柔和的风,使人感到温暖、舒适。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”
调和阴阳谓使阴阳有序,风调雨顺。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。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调和阴阳,陶治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”
和而不唱赞同别人的意见,不坚持自己的说法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和而不唱,知不出乎四城。”
和气生财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鲁迅《彷徨 离婚》:“一个人总要和气些,‘和气生财’,对不对?”
心和气平和:温和;平:平静。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,身心安宁宋·苏辙《既醉备五福论》:“醉而愈恭,和而有礼,心和气平,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。”
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。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十章:“往哪里跑?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在东北这块地方,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。”
你唱我和和: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、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。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。②指双方意见相同,互相支持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两人每每你唱我和,做成联句。”
和氏之璧,隋侯之珠和氏:春秋时楚人卞和;璧:玉器;隋侯:周代姬姓诸侯。指世上罕有的珍宝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和和睦睦指相处融洽友好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8章:“你们为什么要这样?难道你们不能走到一块和和睦睦过日子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