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胆的成语

有关胆的成语
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胆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,悬胆尝其味。比喻刻苦自励,奋发图强。《金史 术虎筠寿传》:“中都食尽,远弃庙社,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,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。”
披肝沥胆披:披露;沥:滴下。露出肝脏;滴出胆汁。比喻真心对待;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十分忠诚。唐 刘贲《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机,兆存亡之变者,臣清披肝沥胆,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。”
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。巴金《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》:“他那四方脸、紫红脸膛、宽肩膀、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、贯长虹的英雄气概,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。”
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6回:“这正是艺高人胆大。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:‘实是半路出家,何必施主追问呢?’”
有胆有识既有胆量又有见识。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
胆如斗大胆:胆量;斗:旧时的一种量器,容量为十升。胆子像斗一样大。形容胆量极大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维妻子皆伏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维死时见剖,胆如斗大。”
肝胆欲碎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
胆寒发竖形容恐怖之极。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
肝胆过人胆量超过一般人。比喻有勇气,有血性。
隳肝沥胆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唐·元稹《上裴度相公书》:“宰物者虽朝许之以纶诰,暮许之以专席,厚则厚矣,遽责有隳肝沥胆同厮养之用力,亦难哉!”
胆大心小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。《旧唐书 孙思邈传》:“胆欲大而心欲小,智欲圆而行欲方。
赤胆忠心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0回:“赤胆忠心扶社稷。”
惊心悼胆悼:战栗。形容恐惧到极点。清 章炳麟《新方言 释言》上卷:“今人言惧,犹曰惊心悼胆。”
露胆披肝披露肝胆。比喻待人坦诚之至。唐·李远《蝉蜕赋》:“擘肌分理,有谢于昔时;露胆披肝,请从于今日。”
吐胆倾心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。《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》:“承信方敢吐胆倾心,告诉道:‘小将建州人,实姓范。’”
心胆俱裂吓破了心和胆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。俱:都;裂:破开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大37回:“窃念备汉朝苗裔,滥叼名爵,伏睹朝廷陵替,纲纪崩摧,群雄乱国,恶党欺君,备心胆俱裂。”
惊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2回:“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。”
亡魂丧胆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。明 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
胆粗气壮形容胆大气盛,无所畏惧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,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,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。”
呕心吐胆呕:吐。形容费尽心血,历尽艰辛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隐秀》:“呕心吐胆,不足语穷;锻发炼年,奚能喻苦?”
胆破心寒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。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一卷:“胆破心寒,比敌人慑服之状;风声鹤唳,惊士卒败北之魂。”
胆大包天形容胆量极大(多指做坏事)。现多含贬义。唐 刘叉《自问》:“自问彭城子何人授汝颠,酒肠宽似海,诗胆大于天。”
大胆包身谓胆量极大。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四折:“关云长雄略盖世,赵子龙大胆包身。”
沥胆堕肝比喻竭尽忠诚。唐 李颀《杂曲歌辞 行路难》诗:“世人逐势争奔走,沥胆隳肝惟恐后。”
胆大泼天同“胆大包天”。清·王士禛《居易续谈》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。”
琴心剑胆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元 吴莱《寄董与几》诗:“小榻琴心展,长缨剑胆舒。”
智欲圆而行欲方,胆欲大而心欲小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,行为则须端方不苟;胆量要大,心思要缜密。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凡人之论,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圆而行欲方,能欲多而事欲鲜。”
肝胆楚越肝胆:比喻关系密切;楚越:春秋时两个诸侯国,虽土地相连,但关系不好。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,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。庄周《庄子 德充符》:“自其异者视之,肝胆楚越也;自其同者视之,万物皆一也。”
贼人胆虚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1回:“这本是鸳鸯戏语,叫他出来,谁知他贼人胆虚,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。”
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。谓无所忌惮。语出《旧唐书·李昭德传》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:“臣观其胆,乃大于身,鼻息所冲,上拂云汉。”语出《旧唐书·李昭德传》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:“臣观其胆,乃大于身,鼻息所冲,上拂云汉。”
忠心赤胆形容十分忠诚。清 李渔《比目鱼》:“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,未必就肯投降。”
丧胆销魂丧、销:失去。形容惊恐到极点。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》第四折:“暗自凝睛,不由我不丧胆销魂忽地惊。”
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。形容人胆小怕事。北齐 魏收《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》:“言同百舌,胆若鼷鼠。”
悬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23回:“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,使为娘的悬心吊胆,废寝忘食。”
提心吊胆吊:悬着;不塌实。心和胆好像悬起来;不塌实。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胆战心惊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元 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三折:“见他时胆战心惊,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。”
胆丧魂惊同“胆裂魂飞”。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,到此也胆丧魂惊,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!”
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《五代史平话》:“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,才听得后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。”
胆小如豆极言胆子小。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,胆小如豆,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,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,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,也要害怕起来。”
艺高胆大形容大胆的手法来自高超的技艺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6回:“这正是艺高人胆大。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:‘实是半路出家,何必施主追问呢?’”
胆战心寒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
尝胆卧薪薪:柴草。睡觉睡在柴草上,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。形容人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路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色胆包天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。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十九回:“常言道:色胆包天,这回钮逢之竟要把天来包一包。”
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。战:发抖。元 无名氏《萨真人夜断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,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,走的我腿又酸又软,不由我不心惊胆战。”
熊心豹胆比喻非常胆大。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:“老元帅!我有熊心豹胆,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。”
忠肝义胆忠心耿耿,仗义行事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丞相金銮直谏君,忠肝义胆孰能群。”
侠肝义胆侠客的肝、义士的胆。形容见义勇为、锄强扶弱、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。《蒲柳人家 后记》:“一家听着,先是生气,担惊,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。”
胆裂魂飞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肝胆相照形容对人忠诚;用真心相待。肝胆:比喻真诚的心。宋 文天祥《与陈察院文龙书》:“所恃知己肝胆相照,临书不惮倾倒。”
胆丧魂消同“胆裂魂飞”。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班师》:“雄威纠纠杀金酋,已教胆丧魂消,他弃甲潜逃,从此边疆不再无忧。”
胆大妄为妄:胡乱。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说他擅卖矿产,胆大妄为,请旨拿交刑部治罪。”
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。也形容非常忠诚。唐 黄滔《启裴侍郎》:“沾巾堕睫,沥胆披肝,不在他门,誓于死节。”
肝胆照人指以赤诚之心待人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,一心向热的?”
胆小怕事胆子非常小,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怕惹麻烦。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,遇着的,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、花天酒地的浪子,不然便是胆小怕事、买进卖出的商人。”
胆大心雄形容胆子大,有雄心,做事无所畏惧。明 杜睿《初闻灯船鼓吹歌》:“船中百翁梁溪酒,胆大心雄选锋手。”
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,然后才证明‘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’。”
倾心吐胆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。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每买不转的,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。”
胆颤心惊颤:发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元 施惠《幽闺记 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胆大心粗做事胆子在,但心粗。考虑不周全。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扑咚咚阶下升衙鼓,唬得我手忙脚乱,使不得胆大心粗。
明目张胆张胆:放大胆量。原来形容有胆有识;敢作敢为。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;公开放肆。《晋书 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