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经的成语
有关经的成语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经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经明行修 | 旧指通晓经学,品行端正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,经明行修,宜显以厉俗。” |
饱经沧桑 | 饱:充分地;经:经历;沧桑:沧海桑田。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;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。生活经历极为丰富。 | 王蒙《轮下》:“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,饱经沧桑,眼角皱纹细密如网。” |
博通经籍 | 博:广博:籍:书籍。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。形容人学识渊博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融传》:“初,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,不应聘,名重关西,融从其游学,博通经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 |
怪诞不经 | 怪诞:离奇古怪;不经:不合常理。指言语奇怪荒唐,不合常理。 | 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惊奇>原序》:“有如《西游》一记,怪诞不经,读者皆知其谬。” |
一本正经 |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 |
天经地义 | 经:道;原则;义:正理。绝对正确;不能改变的道理。比喻理所当然;不可置疑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 |
经史子集 | 经:经书,儒家经典;史:史书;子:诸子百家著作;集:文集。指古代的经典著作。泛指古代典籍。 | 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:“两都各聚书四部,以甲乙丙丁为次,列经史子集四库。” |
经帮纬国 | 经、纬: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,引申为治理、规划;邦:国家。指治理国家。 | 唐·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司徒诏》:“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,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。” |
经文纬武 | 治理国家的本领,文的武的都具备。 | 唐 许敬宗《定宗庙乐议》:“虽复圣迹神功,不可得而窥测,经文纬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 |
经邦论道 | 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 | 《隋书 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 |
离经辨志 |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 |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 |
满腹经纶 | 腹:肚子;经纶:理出丝绪叫经;编丝成绳叫纶。引申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、谋略等。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。 | 明 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》:“论英雄何必老林泉?满腹经纶须大展,休负了苍生之愿。”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 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 |
暮史朝经 | 经:指儒家经典。晚上读史书,早晨读经书。形容勤奋好学。 |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萤窗雪案,暮史朝经。” |
经纬天下 | 经,纬:治理。指治理国家。 |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 荀况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,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 |
经纬天地 | 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慈和徧服曰顺,择善而从曰比,经纬天地曰文。”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 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 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子厚少精敏,无不通达……议论证据古今,出入经史百子。” |
经国之才 |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。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 自叙》:“一时莫伦,有经国之才。” |
神经过敏 | ①症状名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,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。②泛指多疑,好大惊小怪。 | 鲁迅《集外集·关于<关于红笑>》:“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,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,并不足异的,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,只因‘疑心’而竟想入非非。” |
经纬万端 | 比喻头绪极多。 | 汉朝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神心恍惚,经续万方。” |
夺其谈经 | 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。 | |
诞妄不经 | 荒诞虚妄,不合常理。 |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释道 夷僧行法》:“按骥上此疏时,思任发已逃去不获,乃为诞妄不经之语。” |
经纶满腹 | 经纶:原指整理蚕线;理丝为经;编丝为纶;统称为经纶。引申为规划治理。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;也形容人很有学问。 | 宋 洪炎《西渡诗集 闻师川谏议至漳州作建除字诗十二韵迓之》:“满腹怀经纶,笔间含露雨。” |
大展经纶 | 经纶:整理丝缕,比喻治理国家,也指政治才能。充分施展政治才能。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八回:“先取荆州后取川,大展经纶补天手。” |
少不经事 | 少:年轻;更:经历。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。指经验不多。 | 刘丰《后生可爱》:“所以在实际中,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,‘少不经事’的话不尽全对。” |
饱经风霜 | 饱经:充分经历过;风霜:指艰苦的生活。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。 |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六:“说到这里,他的饱经风霜的发红的老眼里掉下了泪水了。” |
经验之谈 | 指言谈有亲身实践作为根据;能使人信服、感动。 | 巴金《寒夜》:“‘钟老这是经验之谈啊!’小潘大声笑着说。” |
作古正经 | 犹言一本正经。 | 艾芜《一个女人的悲剧》五:“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,作古正经地说:‘我刚才想了好一阵,一定是那会事情’” |
荒诞不经 | 荒诞:荒唐离奇;极不真实;不经:不合正常的情理。形容说话荒唐;毫无根据。 | 明 张岱《家传》:“与人言多荒诞不经,人多笑之。” |
惨淡经营 | 惨淡:费尽心思;经营:筹划;组织。原指作画下笔之前;精心构思;计划布局。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、经营管理某事。 | 唐 杜甫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:“诏谓将军拂绢素,意匠惨淡经营中。” |
曾经沧海 | 曾经:以前经历过;沧海:大海。曾经见过大海。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;眼界很高。 | 唐 元稹《离思》诗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 |
苦心经营 | 苦心:用心劳苦。经营:筹划;安排。用尽心思筹划安排。 | 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四回:“但专制政体不除,任凭你君相恁地苦心经营,民力是断不能发达的。” |
体国经野 | 体:划分;国:都城;经:丈量;野:田野。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,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。泛指治理国家。 | 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 |
不经之谈 | 经:通常的道理;法则等;谈:话。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。 | 晋 羊祜《诫子书》:“无传无经之谈,无听毁誉之语。” |
经年累月 | 经:经历;经年:成年;累:积累;累月:连月。年复一年;月复一月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。 | 隋 薛道衡《豫章行》:“丰城双剑昔曾离,经年累月复相随。不畏将军成久别,只恐封侯心更移。” |
白首穷经 | 白首:白头;穷经:专心钻研经书。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,形容好学不倦。 | 宋 苏辙《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》:“谓白首穷经之乐,尚可推以与人。” |
引经据典 | 引;援解;引用;经:经书;据:依据;典:典籍。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荀爽传》:“爽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。” |
久经风霜 | 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。 |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40章:“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。” |
朝经暮史 | 经: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;史:指历史书籍。一天到晚诵读经史。形容勤奋读书。 | 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,多知故事。” |
经验主义 | 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 | 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,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。” |
反经行权 | 经:常道;权:权宜的办法。指违反常规,采取权宜之计。 | 元 施惠《幽闺记 招商谐偶》:“倘遇不良之人,无赖之辈,强逼为婚,非惟玷污了身己,抑且所配非人。不若反经行权,成就了好事罢。” |
牧豕听经 | 一面放猪,一面听讲。比喻求学努力。 | 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少孤,年八岁为人牧豕。乡里徐子盛者,以《春秋经》授诸生数百人,宫过息庐下,乐其业,因就听经,遂请留门下,为诸生拾薪。” |
经济之才 | 指治国安民的才能。 | 唐 杜甫《上水遣怀》诗:“古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” |
经丘寻壑 | 指游览山水。 | 宋朝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地理类》:“游览自娱,曰得经丘寻壑之乐。” |
饱经霜雪 | 饱:充分;经:经历;霜雪:比喻艰难困苦。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。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 孤吟》:“鸡皮瘦损,看饱经霜雪,丝鬓如银。” |
经天纬地 | 经、纬:南北纵线为经;东西横线为纬;引申为治理、规划。比喻经营规划治理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。 | 《国语 周语》:“经之以天,纬之以地,经纬不爽,文之象也。”北周 庾信《拟连珠》:“盖闻经天纬地之才,拔山超海之力。” |
六艺经传 | 六艺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;传:解释经书的书。泛指古代典籍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儒者六艺为法,六艺经传以千万数,累世不能通其学,当年不能究其礼。” |
正经八百 | ①正经的,严肃认真的。②犹名副其实。 | 张天民《创业》第二章:“秦发愤却当了真,正经八百地说:‘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。’” |
经久不息 | 经:经过;息:停息。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;多指掌声或欢呼声。 | 刘坚《草地晚餐》:“人群沸腾起来,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。” |
经世之才 | 经世:治理天下。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。 | 唐 杜甫《舟中上水遗怀》:“古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” |
圣经贤传 | 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。 | 唐韩愈《答殷侍御书》:“圣经贤传,屏而不省,要妙之义,无自而寻。” |
不见经传 | 经传:指经典的著作。经传里没有记载;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;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。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 |
白蜡明经 | 白蜡:比喻光秃空白。明经: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屡试不中。 |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张鷟号青钱学士,以其万选万中。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,号白蜡明经,与鷟为对。” |
讲经说法 | 讲传宗教经典,宣扬宗教教义。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。 | 《西游记·南游记》第一回:“到今日来,灵山兴旺,今十大弟子,讲经说法。” |
刻意经营 | 刻意:用尽心思;经营:计划管理。指用心筹画。 | 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规箴》:“此事定须霞思云想,刻意经营,奈何颓唐落墨,便布人间?” |
不经世故 | 经:经历;世故:人情世事的变故。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。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钉子。” |
经验教训 |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。 | 邓小平《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历史经验教训说明,不开放不行。” |
漫不经意 | 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。 |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<瓦特 裴德的批评论>》:“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,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