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拔的成语
有关拔的成语
※ 因篇幅关系,有关拔的成语只列出前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自拔来归 | 拔:摆脱,离开。自觉离开恶劣环境,归向光明。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。 |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 |
拔苗助长 |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 | 郭沫若《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》:“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长’。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,反而枯槁了。”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 《周易 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物,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。茹,相牵引之貌也。”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 《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 |
拔毛连茹 | 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 |
老天拔地 |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9回:“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,跑什么呢?” |
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 |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 |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续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萨赏其义侠,故远导幻影以生之。” |
坚韧不拔 | 拔:动摇;改变。形容意志坚定顽强;不可动摇。 | 方毅《读<攻关>》:“需要的是刻苦学习,刻苦钻研,始终不懈,坚韧不拔。” |
济贫拔苦 | 指救援贫苦人家。 | 《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讲经文》:“常行慈悲,济贫拔苦,归将有余数不足者,将安乐施厄者。” |
剑拔弩张 | 弩: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;张:弓上弦。剑拔出来了;弓拉开了。比喻形势紧张;一触即发。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。 | 南朝 梁 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 |
拔帜易帜 | 帜:旗帜;易:换。比喻推翻别人,自己占有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候列传》:“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” |
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 |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 | 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这个是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则是误伤人命。” |
拔葵去织 |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 | 晋 葛洪《抱朴子 逸民》:“濯裘布被,拔葵去织。” |
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 |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 | 明·洪楩《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今见将军,乃是我恩人,却在此被劫,自当效力相助!路见不平,拔剑相助。” |
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 |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。 | 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天宁卓禅师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还有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底么。” |
拔十失五 |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 | 《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 |
超世拔俗 | 见“超尘出俗”。 | 《西湖佳话·灵隐诗迹》:“自从这亭子造了,游人都要到亭子上息足片时,说些超世拔俗的话。” |
不拔之志 | 比喻意志坚决,不可动摇。 | 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执不拔之志,高卧东南。” |
出类拔萃 |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类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 |
蜚瓦拔木 | 形容风力迅猛。 | 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三卷:“余乡常有飓风,但初来声势颇恶,与三州不异,人家即曰:‘报起矣!’有顷则亦蜚瓦拔木,无所不至。” |
拔刃张弩 | 刃:指有铎刃的兵器;弩:用机械发箭的弓。拔出刀,张开弓。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。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勒兵至郎署,皆拔刃张弩。” |
矮子里拔将军 | 从现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选择最佳者。 | 清 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53回:“常言一句俗话说:‘矮子里选将军。’” |
倚天拔地 | 倚天而立,拔地而起。极言魁伟雄奇。 | 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七:“至杜陵,负其倚天拔地之材,更欲驾《风》、《骚》而上之,则有所不能。” |
拔群出萃 | 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 | 《晋书 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 |
拔犀擢象 | 擢:提升。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。 | 宋 王详《与丞相论郑武子状》:“敕局数人,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,然而析理精微,旁通法意,鲜如克。” |
拔萃出类 | 同“出类拔萃”。指高出众人。 | 语出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 |
坚忍不拔 |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,毫不动摇。 | 宋 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 |
拔树撼山 | 拔起大树,摇动高山。形容声势极大。 | 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,天摧地塌,拔树撼山。” |
拔剑论功 |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。 | 语出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” |
痛心拔脑 | 形容伤心到极点。 |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陆机与长沙顾母书,述从祖弟士横死。乃言,痛心拔脑,有如孔怀。” |
根连株拔 | 连根拔除。 | 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严嵩》:“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,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,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,郿坞久营,兔窟多术,安能根连株拔,风翦霆灭。” |
举鼎拔山 | 能将大鼎举起,能将高山拔动。比喻力大气壮。 | 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虏骄》:“王基霸业今朝定,举鼎拔山盖世强。” |
进贤拔能 | 犹言进贤任能。 | 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“进贤拔能,重官人之举;标赏忠靖,旌养人之器。” |
拔赵帜立赤帜 |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 | 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 |
拔葵啖枣 | 拔人家的菜蔬,偷吃人家的枣子。比喻小偷小摸。 | 唐 独孤及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》:“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,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。” |
雁过拔毛 | 雁飞过也要拔下毛来。比喻不放过任何机会;利用手中权力来攫取利益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话虽如此,他既没那‘雁过拔毛’的本事,就该悄悄儿走。” |
拔刀相助 |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;形容见义勇为。常与“路见不平”搭配使用。 | 元 无名氏《连环记》第四折:“连李肃也不忿其事,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。” |
拔赵易汉 |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 | 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 |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 | 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 | 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 |
拔刀相向 | 指动武。 |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。” |
拔树搜根 | 比喻追究到底,彻底查问。 | 见“拔树寻根”。 |
拔锅卷席 | 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。②犹言卷铺盖。比喻被解雇。 | ①孔厥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,城里掉了几个蛋;大官们携金带银,小官们拔锅卷席的,都跑光了。”②杨朔《“阅微草堂”的真面目》:“稍微有点不顺心,地主就要拔锅卷席,撵你出去。” |
不拔一毛 | 形容非常吝啬。 | 宋 秦观《浩气传》:“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,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。” |
超尘拔俗 | 尘、俗:佛教称尘世、人间;拔:超出。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;已超出人世。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;不同凡俗。 | 宋 黄庭坚《与王周彦长书》:“盖登太山而小天下,观于海者难为水也。企而慕者,高而远虽其不逮,犹足以超世拔俗矣。” |
拔本塞原 | 本:树根;原:根源。比喻背弃根本,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犹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谋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 |
一毛不拔 |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。形容为人十分吝啬;自私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 |
拔地倚天 | 拔:突出,耸出。倚:倚傍,贴近。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 | 唐 孙樵《与王霖秀才书》:“譬玉川子《月蚀诗》、杨司城《华山赋》、韩吏部《进学解》……莫不拔地倚天,句句欲活。” |
拔山举鼎 |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 | 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 |
枉口拔舌 | 比喻信口胡说。多指造谣生事,恶意中伤。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25回:“是那个嚼舌根的?没空生有,枉口拔舌,调唆你来欺负老娘!” |
确乎不拔 | 刚强坚决,不可动摇。 | 《周易 乾》:“确乎其不可拔。” |
上树拔梯 |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。 | 宋 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:“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,共出一臂,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。” |
拔宅上升 | 拔:拔起;宅:住宅。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。 | 宋 李昉《太平广记》第14卷引《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》:“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,于洪州西山,举家四十二口,拔宅上升而去。” |
拔丁抽楔 | 拔出钉子,抽掉楔子。比喻解除困难。 | 元 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大众恐有不能了达,心生疑惑者,请垂下问,我与他拔丁抽楔。” |
拔丛出类 | 犹言拔萃出类。指高出众人。 | 《宋书 孝义传 潘综》:“二子微猷,弥久弥芳。拔丛出类,景行朝阳。” |
箭拔弩张 | 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 |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,形势不妙,赶紧站起来,走到他们当中。” |
弩张剑拔 | 比喻雄健。亦作“剑拔弩张”。 | 明丰道生《真赏斋赋》:“昔者周穆巡狩,至乎坛山,吉日癸巳,亲题材石间,弩张剑拔,虎跳龙盘。” |
拔本塞源 | 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 | 《晋书 慕容垂载记》:“将军欲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将军兵势,何复多云。” |
拔山扛鼎 | 拔:拔起来。扛:两手举起。鼎: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;多为青铜铸造而成;是非常重的器物。拔起大山;举起鼎。形容力大无比。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 |
反首拔舍 | 反首:头发散乱下垂;拔舍:拔去杂草,就地宿营。形容军队战败后的狼狈状况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获晋侯以归。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。” |
拔十得五 | 想选拔十个,结果只选得五个。指选拔人才不容易。 | 《新唐书 张九龄传》:“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