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古籍 > 太平御览 > 职官部·卷十四

职官部·卷十四

李昉Ctrl+D 收藏本站

原文

  ○吏部郎中

  《六典》曰:吏部郎中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阶品。

  《魏志》曰:诸葛诞,字公休,为吏部郎。人有所嘱托,辄显其言而亟用之,后有当否,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。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。

  《魏志》曰:袁侃论议清当,柔而不犯,善与人同。当废兴之间,人所趋务者,常谦退不为也,时人以是称之。历选部郎,号为清平。

  《魏氏春秋》曰:许允为吏部郎,选郡守。明帝疑其所用非次,召入将加罪。允妻阮氏跣出,谓曰:"明主可以理夺,难以情求。"允领之而。帝怒诘之,允对曰:"某郡守虽限满,文书先至,年限在后;某守虽后,日限在前。"帝取事视,乃释遣出。望其衣败,曰:"清吏也。"

  《蜀志》曰:赵戩字叔茂,京兆长陵人。质而好学,言称诗书;爱鄙於人,不论疏密。辟公府,入为尚书选部郎。董卓欲以所私并充台阁,戩拒不听。卓怒召戩,欲杀之。观者皆为戩惧,而戩自若。及见卓,列辞正色,陈说是非,卓虽凶戾,屈而谢之。

  《晋书》曰:山涛为吏部郎,文帝与书曰:"足下在事,明雅迈时,念多所乏,今致钱二十万、丝百斤、谷二百斛。"

  又曰:李重字茂曾,选尚书吏部郎,询朝众而斥华竞,存公平而塞私谒,是以群才罔不毕举。

  又曰:吏部郎缺,文帝问人於锺会,会曰:"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"於是以楷为吏部郎。

  又曰:徐宁,少未知名,为兴县令。时廷尉桓彝称有人伦鉴识,护军庾亮每属之访一佳吏部郎。彝尝去职,至广陵寻亲旧;还遇风,停浦中,累日忧悒。因上岸,见一室宇,有似廨署,访之,云是兴县。彝乃造之,宁清惠博涉,相遇欣然,因留数夕。彝大赏之,结交而别。至都,谓庾亮曰:"吾为卿得一佳吏部郎。"亮问所在,彝曰:"人所应有不必有,人所应无不必无,徐宁真海岱清士。"因为叙之,即迁吏部郎。

  又曰:杜锡字世嘏,补吏部郎,不敢用乡曲一人。

  又曰:王戎少颖悟,二十四为吏部郎。

  又曰:李胤为吏部,清慎选举。号为廉平。

  荀绰《晋后略》曰:武含字景纬,官历中庶子,散骑常侍。以母在日诲云:"汝修其志,仕当为尚书郎。"惧进叙有违前言,乃辞常侍为吏部郎。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阮放与从弟孚齐名,为吏部郎,铨管之任,甚有称誉。性清约,不理产业,为郎不免饥乏。王导、庾亮以其名士,供给衣食,放由是得立。

  又曰:毕卓字茂世,新蔡人。少亦放达,泰兴末为吏部郎,常饮酒废职。比舍郎酿熟,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酒饮之。掌酒者不察,执而缚之。郎往视,乃毕吏部也,遽释其缚。卓遂引主人宴於瓮侧,致醉而去。卓常谓人曰"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池中,便足了一生。"

  《宋书》曰:王僧绰为吏部郎,参掌大选,究识流品,谙悉人物,拔才举能,咸得其分。

  又曰:何尚之迁吏部郎,告休定省,倾朝廷送别於治渚。及至郡,叔度谓曰:"闻汝来此,倾朝相送,可几客?"答曰:"殆数百人。"叔度笑曰:"此是送吏部郎耳,非关何彦德也。昔殷浩亦尝作豫章定省,送别者甚众,及废徙东阳,船泊征虏亭积日,乃至亲旧无复相窥者。"

  又曰:王微字景玄,吏部尚书。江湛举微为吏部郎,微与湛书曰:"君平生云:扬我名者杀我身。天爵且犹灭名,安用吏部郎哉!其举何陋,其事不经!非独搢绅者不道,仆妾皆笑之。"

  又曰:王悦之为吏部郎,邻舍有会同者,遗悦之饼一瓯,辞不受,曰:"此费诚小,然少来不愿当之。"

  又曰:袁淑为吏部郎,其秋大举北伐,淑侍坐,从容曰:"今当鸣銮中岳,席卷赵、魏,捡玉岱宗,今其时也。臣逢千载之会,愿上《封禅书》一篇。"太祖笑曰:"盛德之事,我何足以当之。"

  《齐书》曰:陆慧晓迁吏部郎,尚书令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,慧晓为用数人而止,晏恨之。送女妓一人,欲与申好,慧晓不纳。吏曹都令史历政以来,执选事,慧晓任已独行,未尝与语。帝遣左右单景俊以事诮问,慧晓谓景俊曰:"六十之年,不复能咨都令史。为吏部郎也,上若谓身不堪,便当拂衣而退。"帝甚惮之。

  又曰:谢朓迁尚书吏部郎中,上表三让,中书疑朓官未及让,以问沈约,曰:"宋元嘉中,范晔让吏部,朱循之让黄门,蔡兴宗让中书,并三表诏答,其事宛然。近代小官不让,遂成恒俗,恐此有乖让意。王蓝田、刘安西并贵重,初自不让,今岂可慕此不让耶?孙兴公、孔觊并让记室,今岂可三署皆让耶?谢吏部今授超阶,让别有意,岂关官之大小?"

  《梁书》曰:顾宪之字士思,为吏部郎。初,其祖凯之尝为吏部,於庭列植嘉树,谓人曰:"吾为宪之种耳!"至是,宪之果为此官。

  又曰:王亮字奉叔,为吏部郎,铨序著称。及后为吏部尚书,拘资次而已,当代谓为不能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宋繇,沮渠蒙逊平酒泉,於繇室得书数千卷,盐米十斛而已。蒙逊叹曰:"孤不喜克李歆,欣得宋繇耳。"拜尚书吏部郎中,委以铨衡之任。

  又曰:邓渊博览经书,长於《易筮》。太祖定中原,擢为吏部郎。渊明解制度,多识故事,与崔玄伯参定朝仪、律令、音乐,及军国文记、诏策多渊所为。

  又曰:孝文帝欲创革旧制,选置百官,谓群臣曰:"为朕举一吏部郎,给卿三日假。"寻曰:"朕已得之矣。"乃征崔亮为之。亮字敬儒。自参选事,垂将二十年,廉慎明决。尚书曰:"非崔郎中,选事不办。"

  又曰:韦玚为吏部郎,性贪婪,鬻卖官吏,皆有定价。

  《王蕴别传》曰:蕴字叔仁,为吏部郎。欲使时无屈滞,曾下鼓急出,日暝乃至。家去台数里,高褰车帷先后与语,不得进也。一官缺,求者十辈,蕴连状呈宰录曰:"某人有地,某人有才。"不得者,甘心无怨。

  《晋怀帝永嘉官名》曰:吏部郎太原温畿字元甫,世论以其为人夷旷似玉。

  《郭子》曰:刘道真少时,渔钓草泽,善歌啸,闻之者莫不留连。有一老妪识其非人,甚乐其歌啸,乃杀豚进之,道真食豚尽,了不谢。妪见其不饱,又进一豚,又食半,馀半还之。后道真为吏部郎,妪儿为小令史,道真乃超用之。儿不知所由,问母而后知之。於是赍牛酒以诣道真,道真笑曰:"去!去!无可复相报者。"

  《世说》曰:山涛举阮咸为吏部郎,白曰:清直寡欲,万物不能移也。

  《山涛启事》曰:人才既自难知,中人已下情伪又难,吏部郎以碎事日夜相接,非但当正已而已,乃当能正人。议郎杜默,德履亦佳,太子庶子崔谅、中郎陈淮皆有意,正又其次,不审有可用者不?

  《袁宏与谢仆射书》曰:"闻见拟为吏部郎,不知审尔?果当至此,诚相遇之过。"

  梁·陆倕《拜吏部郎表》曰:铨衡庶品,历选宾实。阮咸真素,屡荐未登;陆亮忠心,裁居散职。自非季重清识,李毅恬正,何以区分管库,式鉴胥吏。

  ○吏部员外郎

  《六典》曰:吏部员外郎二人,一人掌判南曹,每岁选人有解状、簿书、资历、考课,必由之以覆其实,乃上三铨;其三铨进甲则署焉。一人掌判曹务,凡预太庙斋郎帖试,如贡举焉。

  《唐书》曰:崔郾为吏部员外,奸吏不敢欺,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。铨叙之美,为时所称。

  《五代史·后唐书》曰:萧顷迁吏部员外郎。先是,张濬由中书出为右仆射,曲为朱温判官高邵使祖荫求一子出身,官省寺,皆称无例。濬指挥甚急,吏徒惶惧,顷乃判状云:"仆射未集,郎官未赴省,上指挥吏曹公事,且非南宫旧仪。"濬闻之,惭悚致谢,顷由是名振。

  ○司封郎中 司封员外郎

  《六典》曰:司封郎中员外郎,掌邦之封爵。凡有九等:一曰王,正一品,食邑一万户。二曰郡王,从一品,食邑五千户。三曰国公,从一品,食邑三千户。四曰郡公,正二品,食邑二千户。五曰县公,从二品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六曰县侯,从三品,食邑一千户。七曰县伯,正四品,食邑七百户。八曰县子,正五品,食邑五百户。九曰县男,从五品,食邑三百户。

  《职员令》曰:司封郎中掌封玺,皇宗诸亲、内外命妇及国官、邑官,告身并选流外亲品等第等。

  ○司勋郎中 司勋员外郎

  《六典》曰:司勋郎中员外郎掌邦国官人之勋级。凡勋十有二等,十二转为上柱国,比正二品;十一转柱国,比从二品;十转为上护军,比正三品;九转为护军,比从三品;八转为上轻车都尉,比正四品;七转为轻车都尉,比从四品;六转为上骑都尉,比正五品;五转为骑都尉,比从五品;四转为骁骑尉,比正六品;三转为飞骑尉,比从六品;二转为云骑尉,比正七品;一转为武骑尉,比从七品。

  ○考功郎中

  《六典》曰:考功郎中,员外郎,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。凡应考之官,皆具录当年功过、行能,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,议其优劣,定为九等考第,各於其所由司准额校定,然后送省。

  《唐书》曰:代宗幸陕,考功郎中裴谞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,赴行在,上见而谓之曰:"疾风知劲草,果信矣。"

  ○考功员外郎

  《唐书》曰:席豫,襄阳人,周湖州刺史固七世孙,近徙家河南。豫进士及第,开元中累官至考功员外郎,典举得士,为时所称。

  《唐书》曰:孙逖为考功员外郎。逖选贡士二年,多得俊才。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,颜真卿为尚书;后年拔李华、萧颖士、赵骅登上第。逖为人曰:"此三人便堪掌纶诰。"

  又曰:刘思立,宋州宁陵人也。迁考功员外郎,始奏请明经加帖,进士试杂文,自思立始也。

  又曰:郑澣为考功员外郎,刺史有驱迫人吏上言政绩请刊石纪政者,澣探得其情,条责廉使,巧迹遂露,人服其敏识。

  又曰:李渤,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。十一月定京官考,不避权幸,皆行升黜,奏曰:"宰臣萧亻府、段文昌、崔植,是陛下君临之初用为辅弼,安危理乱,决在此时。况陛下思天下和平,敬大臣礼切,固未有昵比左右、侈满自贤之心。而宰相之权、宰相之事,陛下一以付之,实君义臣行,千载一遇之时也。此时若失,他更无时。而府等上不能推至公、申烱诫、陈先王道德以沃君心;又不能正色匪躬,振举旧法,复百司之本。如此则教化不立矣。臣闻政之兴废,在於赏罚。府等作相已来,未闻奖一人德义,举守官奉公者,使天下在官之徒有所激劝;又不闻黜一人职事不理、持禄养交者,使尸禄之徒有所惧。如此则刑法不立矣。邪正莫辨,混然无章,教化不行,赏罚不设,天下之事,复何望哉!一昨陛下游幸骊山,宰相、翰林学士是陛下股肱心腹,宜皆知之。萧府等不能先事未形,忘躯恳谏,而使陛下有忽谏之名流於史册,是陷君於过也。孔子曰:'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'若府等言行计从,不当如是!若言不行,计不从,须奉身速退,不宜尸素於化源。进退戾也,何所避辞。其萧府、段文昌、崔植三人,并翰林学士杜元颖等,并请考中下。御史大夫李绛、左散骑常侍张惟素、右散骑常侍李益等谏幸骊山,郑覃等谏畋游,是皆恐陛下行幸不息,恣情无度;又恐马有衔蹶不测之变、风寒生疾之忧,急奏无所诣,国玺委於妇人中幸之手。绛等能率御史谏官论列於朝,有恳激事君之礼。其李绛、张惟素、李益三人,伏请赐上下考外,特与迁官,以彰陛下优忠赏谏之美。其崔元略冠供奉之首,合考上下;缘与于翚,上下考,于翚以犯脏处死,准令须降,请赐考中中。大理卿许季同,任使于翚、韦道冲、韦正牧,皆以犯赃,或左降,或处死,合考中下;然顷者,陷刘辟之乱,弃家归朝,忠节明著,今宜以功补过,请赐考中中。少府监裴通,职事修举,合考中上;以其请追封所生母,而舍嫡母,是明罔於君,幽欺其先,请考中下。伏以昔在宰夫入寝,擅饭师旷、李调。今愚臣守官,请书宰相学士中下考。上爱圣运,下振颓纲,故臣惧不言之为罪,不惧言之为罪也。其三品官考,伏缘限在今月内进,辄先具如前。其四品已下官,续具条流闻奏。"状入,留中不下。议者以宰辅旷官,自宜上疏论列,而渤越职钓名,非尽事君之道。

  《唐新语》曰:李回秀任考功员外,知贡举。有进士姓崔者,文笔非佳。回秀览之良久,谓曰:"清河崔郎,仪貌不恶,须眉如戟,精彩甚高,出身何处量?岂必须进士。"再三喻而遣之。闻者大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