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 > 清代诗人 > 高凤翰

高凤翰简介

高凤翰 高凤翰(1683~1749)胶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,扬州八怪之一。清代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。又名翰,字西园,号南村,又号南阜、云阜,别号因地、因时、因病等40多个,晚因病风痹,用左手作书画,又号尚左生。汉族,山东胶州三里河村人。雍正初,以诸生荐得官,为歙县县丞,署绩溪知县,罢归。性豪迈不羁,精艺术,画山水花鸟俱工,工诗,尤嗜砚,藏砚千,皆自为铭词手镌之。有《砚史》,《南阜集》。 ...〔► 高凤翰的文章(8篇)

轶事典故

  高凤翰天资聪颖,童年时代就从家中藏书中学到不少东西。后来受当地名儒李世锡的指教,奠定了国学基础,对其后来在艺术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帮助。

  29岁那年,高凤翰参加科考中秀才,次年去济南参加乡试,后又两度赴省,但屡试不中。

  后至45岁,高凤翰方由胶州牧黄之瑞荐举应“贤良方正”特考,考列一等,授任安徽歙县县丞。在官场派系斗争中,高凤翰受诬下狱,经历了一番磨难。后虽冤案得昭雪,但使他对仕途失去了兴趣。

  去官为民后,高凤翰侨居扬州,寄宿佛门僧舍。55岁时,他右手病残,改用左手舞文弄墨,自号“后尚左手”,刻制“丁巳残人”石章一枚,标志在丁巳年病苦废右手。他在扬州同“扬州八怪”一班文人十分投契,靠他们资助和自己卖画,维持了几年流浪生活。

  59岁,高凤翰返归故里,8年后病逝。

人物生平

  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高凤翰十五岁随父赴淄川教谕任。那里距名诗人王渔洋故里近,是文人汇集的地方,地方名士张元(殿传)、李尧臣(希梅)皆有才名,长于书画,凤翰和他们是同辈学友,相互切磋。环境使他从童稚时期接触到文墨的熏陶,打下了能诗善画的根基。

  康熙四十八年(1709),高凤翰二十七岁,秋天赴江西,在滕王阁得以拜见著名画家沈宗敬(恪庭)。相互探讨诗画,相互赠答。

  康熙五十年(1711),他时年二十九岁考取了秀才。由济南东归,住在安丘好友张在辛家。张工书画、篆刻,收藏极丰富。高是张的忘年之交,高在张府得见许多金石书画珍品,受益匪浅。

  康熙五十年(1711)至雍正五年(1727),凤翰先后漫游德州、济南、诸城、莱阳等地,游览名胜古迹,以诗文书画会友。

  雍正六年(1728)秋,赴京应试(贤良方正)考列一等,在圆明园被召见,授修职郎,后授安徽歙县丞试用,当时六安州的知州卢见,曾向安徽巡抚程元章谈到他的才能,于是他先后代理歙县和绩溪县的知县。两江总督尹健善、高其倬,安徽巡抚徐本先后到安徽,对凤翰的才能感到惊异。

  乾隆元年(1736),皇帝有旨征召博学鸿词科考试,地方长官举荐凤翰,但未能实现。

  乾隆二年(1737),曾由扬州至镇江,访《瘗鹤铭》,读陆游题记。夏还扬州,五月二十五日,右手发病,不能动作。七月痹症加剧而至病废,遂去官寄居扬州寺中。在这期间,高凤翰与画坛革新派“扬州八怪”如金冬心、郑板桥、汪士慎、李方膺、边寿民等相投契,相互交流技艺、相互启发。激发了他具备既有传统功力,又有写实创新的能力,成了与“扬州八怪”一脉相通的画派。

  乾隆六年(1741),凤翰五十九岁,过淮北归,六月十七日达故里三里河村。他在江南共十四年(其中在扬州五六年)。凤翰归故里后,过着清贫的晚年生活。

大热中题宋人雪芦宿雁图

清代高凤翰

客堂书掩红云骄,火龙衙衙排空烧。树头不动焦欲秃,暍禽坐树愁郁陶。

忽然有客叩门至,手提数幅生鲛绡。飞烟散雾张四壁,指顾一一忘疲劳。

太初古甓凿砚歌

清代高凤翰

侏儒饱死臣饥死,老朔殿上呼天子。稽首顿首玉阶前,玉花一片随朔起。

流传人代入吾曹,刮垢磨光见肌理。蟠云郁作葡萄团,簏簌累垂万颗紫。

门前

清代高凤翰

聊尔将扶去,衡门一暂临。雁声秋意迥,人语夕阳沈。

变灭看云眼,苍茫袖手心。惟余双岭旧,迢递下暝阴。

青县舟中早发

清代高凤翰

鼓舵凌清晓,推篷坐拥衾。波流双桨影,树落半塘阴。

沙鸟云汀小,人烟水市深。几声欸乃曲,萧瑟送秋音。

海上怀古

清代高凤翰

极目寒烟接大荒,海山秋色共苍茫。风高响落钟儿石,潮怒声催鼓子洋。

设险至今留楚塞,求仙何处问秦皇。马蹄踏处情何极,下尽千峰落日黄。

野泊

清代高凤翰

石头城外放般行,野泊荒滩欲二更。露下平沙闻雁语,月明春水看潮生。

上元节候余村鼓,薄宦心期付酒觥。满眼升沈直底事,海边鸥鹭久寒盟。